父母们都知道,宝宝的成长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可“拔苗助长”,但如果看到周围同龄宝宝已经先一步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心中还是不免有些着急,是自己的育儿方式有错误吗?是自己的遗传基因不够好吗?是平时的营养补充不足吗?
虽然宝宝的牙齿萌出早晚、身高增长快慢,或是学会说话、走路的月龄,在一定范围内都属正常,不用过于紧张,但父母们也不可因此而掉以轻心放任不管。因为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感官、肢体、语言、意识等方面的发育都存在敏感期,如果父母们能够提前做好准备,抓住敏感期发育规律并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呵护,就可以事半功倍,让宝宝健康成长。而如果错过敏感期,宝宝可能真的就此落后一步了!
感官敏感期:于尝试中练就“火眼金睛”
婴儿的视觉发育将持续2年多才能趋于成熟,2个月内的婴儿只能看到15-25厘米内的黑白色,4-6个月时宝宝会对红、黄、绿、橙、蓝色表现出喜爱,过了7个月,他便能注视距离较远的物体,3岁时就可以自主阅读少儿读物了。
视觉系统的健康与否至关重要,甚至影响着宝宝的一生,因此在这3年的时间中,父母需要格外注意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A是保证宝宝视觉系统健康发育最为关键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抵御近视眼、干眼症、夜盲症等眼疾的“防火墙”。而这一阶段宝宝对维生素A的需求量非常大,单纯的日常饮食无法满足,需要每日额外补充。
3-4岁是练就过人观察力的最关键时期,此时的宝宝也许会盯着小孔小洞看半天,并不停地抠来抠去,也许会蹲在地上把所有能捡的东西都拿起来翻看一遍……当父母发现他的这些“特殊癖好”时,可以引导他探索更多奥秘,这样宝宝就可以于无形中锻炼出“火眼金睛”,对事物体察入微!
肢体敏感期:于互动中练就“铁骨铮铮”
6-12个月是肢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宝宝常表现得喜欢扔东西,宝妈们要攒足耐心,陪他一起度过这个阶段,进入肢体动作协调期。1岁以后,宝宝开始活泼好动,父母可以陪他一起做做游戏,例如爬爬台阶、扔扔玩具球等,这不仅有助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互动,更能提升宝宝的肢体协调能力。
在肢体敏感期中,除了左右大脑的平衡发育,宝宝在这一阶段的身高增长也是最快的,而这也就要求父母们需要对宝宝的骨骼系统健康发育格外关注。父母们都有给宝宝补钙和维生素AD的意识,补钙重点不只在于“量”,更在于“质”,即吸收率比含钙量更重要。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宝宝对钙的吸收不足10%,摄入再多也无济于事。虽然日常饮食中含有维生素D,晒太阳也可以让宝宝自身合成维生素D,但对于宝宝的每日需求量来说还是太少,因此,维生素D的每日额外补充非常重要。
此外,维生素A可促进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长骨的发育,保障骨骼系统的健康。因此,儿科医生都会建议宝宝从出生15天开始,每天一粒伊可新维生素AD,并坚持到3岁以上,目的就在于让宝宝AD同补,保障骨骼系统、视觉系统、免疫系统的健康发育。
语言敏感期:于鼓励中练就“交际达人”
步入群体生活,走进职场生涯,最重要的便是人际交往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幼儿的语言敏感期(0-3岁)形成的。宝宝1岁前对叠音词和押韵儿歌感兴趣,父母可以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念给他听。1岁后,宝宝慢慢学会用简短的词语表达意愿,妈妈要为他解释完整的语句。1岁半-2岁是宝宝学习名词的最佳时期,父母要对宝宝不断重复遇到的事物名称。2岁后宝宝进入语言爆发期,父母要鼓励他多说话,并引导他尝试简单的阅读。
当宝宝开始有同别人交流的欲望时,父母的鼓励尤为重要。在宝宝2岁半时,父母就可以教导他日常礼仪,为他树立生活规范,鼓励他融入群体生活。
意识敏感期:于自我中形成“正确价值观”
宝宝在婴幼儿时期形成的自我意识,决定了他未来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1岁半-3岁是宝宝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他们会对属于自己的事物宣布主权,当他们不愿意分享时,父母要帮他们正确区分“我的”和“你的”界限;当他们做错事时,父母要指出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在关注宝宝的情绪体验时,父母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保护其自尊心,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评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