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从来没有什么好的原生家庭
中午吃饭和同事闲聊,说起原生家庭这一话题,她忽然问道:“都在说怎样的原生家庭不好,那到底怎样的原生家庭才是好的呢?”
我认真思考了一会,回答说:“大概从来都没有什么好的原生家庭吧。”
这个观点还是一位从事心理行业多年的老师告诉我的,她说:“从来没有什么好的原生家庭,也从来没有不曾让孩子受一点伤的父母。只是很多时候,孩子受了伤,没有人意识到而已。”
那位老师出生在一个非常和谐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感情和睦,性格温柔,她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姐妹俩关系也很好。
照理说,在这样一个家庭中长大,她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但事实上,从懂事开始,她就有着不为人知的自卑情结。
原因很简单,她的姐姐太过优秀,她觉得自己处处比不上。哪怕父母其实没有任何偏袒,她的心里还是充满了自卑和不安全感。
她说:“其实我的父母也经常表扬我,肯定我,但每次只要他们表扬我的话和表扬姐姐的不一样,或者是他们先表扬了姐姐,再表扬我,我就会觉得他们喜欢姐姐胜过喜欢我。”
这能说是她的父母做错了什么吗?不能。那这能否定她曾经受到的伤害吗?似乎也不能。
人心本就难以捉摸,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也许父母再正常不过的一个举动,在他接收到的信息看来,就是一种伤害。我们不能否定这种伤害,但也不必太过苛责父母。
著名的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也曾提出过 Good Enough Parents 这一理论,国内翻译成60分父母,也就是说你不需要做尽善尽美的100分父母,只要做到60分,足够好、还不错就可以了。
因为每个孩子从出生的瞬间开始,就已经拥有了自我疗愈、自我成长的力量,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幼苗,不需要太过细心的呵护,只要给予充足的阳光、空气与养分,就可以蓬勃生长。
这不是在说父母不需要为自己的伤害负责,而是说,每个人都拥有足够强大的力量。
Part.2
恨的背后其实是爱
近些年来,原生家庭这一理论大热,就像万能解药一样,任何问题都能拿来分析个一二三。
你脾气暴躁,是因为父母总是吵架;你赚不了大钱,是因为原生家庭的贫穷思维;你感情不顺,是因为父母婚姻不和;你总是自卑焦虑,是因为从小接受的打压式教育……
这些例子有道理吗?当然有道理。事实上,我自己也写过很多分析原生家庭负面影响的文章。但我今天想说的是,有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看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正面的影响?
你的温柔,来自于家庭氛围的熏陶;你的好学,来自于父母的引导;你的独立,是因为从小的培养……
人看事物的时候往往很容易陷入局限之中。所以有时候,我们只看到他人在原生家庭里的好,却没有看到他在原生家庭里受的伤;而有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自己在原生家庭受的伤,却看不到原生家庭带给你的好。
就像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小孩,我们有时候也是在看别人家的父母。
就像北大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曾经说过的:“心理咨询就是对记忆做工作。从进化心理学来说,人更能关注到危险的信号,所以创伤记忆往往印象更深刻,也因此会淡化掉生活中美好的记忆。
对引起我们创伤感受的其他人,我们可能只是恨,但是对父母,我们往往是怨恨,而这个怨字背后的东西就是,我觉得应该得到而没有得到。我们都期待理想化的父母,但理想化的父母只存在在我们的想象中。
你需要认识到,怨恨的背后其实是爱,如果没有这个爱,你也就谈不上怨恨了。所以完全否定父母,是无法解放自己的。”
Part.3
原生家庭的良性循环
很多深受原生家庭之苦的人都是带着对过去的恨生活的,任由自己停留在痛苦之中,甚至放大这种痛苦的力量:我已经有了这样糟糕的原生家庭,还怎么可能获得幸福呢?
而当一个人心中有太多恨的时候,就自然看不到爱了。
作家美亚写过一篇文章,说自己刚接触原生家庭这一理念的时候,回家指责父母喜欢在外人面前夸奖别人,说得她好像一无是处,结果种下了自卑的因。
父母不懂表达,也不会据理力争,就只是默认那份责备,从此战战兢兢,手足无措,唯恐女儿生气。
后来,有朋友夸奖她的女儿漂亮,美亚不假思索地回答:“漂亮有什么用,蛮得人牙痒。”还要对方千万别当面夸,会越发肆无忌惮。
她这才想起父母在外人面前贬低她的原因,不是不爱,而是深爱,才不容放大每一个可能纵坏她的细节。她也无法想象,如果将来女儿也像自己一样怒吼,她该如何证明自己的苦心和深情?
简里里说:“心理治疗的目标是,希望你能够看到父母也是他们所处的整个家庭、社会、文化综合作用下的受害者,他们的教育方式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系统性的问题。”
我们需要看到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甚至经历“我恨父母这么做”的阶段,但是我们不能卡在这个阶段,而是需要更进一步。
你可以不原谅,但可以试着去理解,去接纳。到那时,你的体验就会发生变化,就会拥有更多的力量。
美国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追踪一群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都是妓女、吸毒者。如果按照原生家庭决定一生的理论,这些孩子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
但事实上,20 多年后,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有了健康稳定的家庭和事业。
原生家庭确实会给每个人都带来伤害,但它从不是无法打破的宿命,顶多算是一道束缚着你的锁链。这一理论存在的意义也不是为了责怪任何人,而是为了找到根源,做出改变。
与父母和解,完善自我认知,然后以一个健康完整的人格,惠泽后代。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家庭是性格的制造厂”:原生家庭如何决定宝宝性格?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在家庭因素中主要有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1715
培养孩子的好性格,这几点很关键
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影响,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有资料表明,在幸福家庭中成长...
1868
亲子之爱的学习和练习永远不迟也不晚
多了些亲近与倾听孩子们的机会,我看见每个孩子长大后的表现与行为,其实都可以在他们的原生家庭与成长阶段...
2245
别错过胎儿大脑发育的3个高峰期
艾略特(Lise Eliot)博士的研究显示,最初的原生神经组织,约是在卵子受精后第18天,从中胚.
2119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