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说说我父母吧,我爸今年69了,来自农村的凤凰男,爷爷奶奶务农,有一个大伯也务农,只有他读了大专到了市里有了正式工作,我爸和他哥都是爷爷奶奶的老来子,我奶奶47岁生大伯,50岁生我爸,因为他们之前的孩子都在战争中夭折或流产,所以我爸长大后爷爷奶奶基本没劳动能力了。我妈64了,家里是镇上的(我爸是同镇的村里),五岁时就父母离异,我外公出外谋生了,外婆改嫁了,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虽说爷爷奶奶挺疼她,但童年过得并不幸福,只读了小学毕业。
两人是别人介绍认识的,结婚时他们一个28一个23,当时是1978年,整个国家都很穷,他们参加工作也不久,自然穷得叮当响,房子是单位分配的筒子楼的一个小单间,结婚只置办了一些基础家具,基本都是我爸借钱办的。婚后他们就开始还债,还清了就继续努力工作把日子过好,那时候我爷爷奶奶都八十多岁了,那个年代可想而知我爸妈承受了多大了催生压力,但他们坚持等有条件了再生孩子!就这样八年过去了,工作有了一点起色,存了点积蓄(因为每个月都要回乡下给我爷爷奶奶送生活费,不然也不需要八年),他们才敢想生孩子的事,于是1986年我出生了,这一年我爸36岁,我妈31岁,那个年代绝对算高龄了吧!
接下来就是我的成长了,两人把自己童年的缺失弥补在我身上,他们小时候穷怕了,尽最大努力给我最好的生活和教育,那个年代巧克力、口红糖、果珍都挺稀罕的,但我是想买就买,那时候还没什么人上兴趣班,但每周末都送我去文化宫学,幼儿园学了会儿舞蹈,三年级之前学水粉画,三年级之后学书法,五年级之后就没时间去学了,虽然他们工资也不是很高,但是对我是有求必应的。另外就是思想方面,他们让我感受到世界是美好的,但生活是很现实很残酷的,让我明白我现在的一切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因为他们感情和睦、经济稳定、时间充裕,我才能享受这些,尤其是我妈,父母离婚对她的影响挺大的,还有每次回去给我爷爷奶奶送钱的时候几乎都见奶奶跟她妯娌吵架(我大伯的老婆),所以我从小我妈就会跟我说一些周围我也认识的亲戚朋友邻居家里的婆媳姑嫂妯娌之间的矛盾,后来长大一下会带我看一下像金牌调解、老娘舅之类的家事节目,让我了解更多的家庭纠纷,还跟我一起边看边分析如何才能规避这些情况。
就这样,我较早的树立了我的择偶标准,那就是:1,对方必须是独生子女(亲戚少琐事少),2,学历收入在我之上(不图有钱,但至少配我略有余),3,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都必须比我大三岁以上(父母把我保护得比较好,婚后还得有个成熟的人继续保护才好),4,无论公婆家房子多大多豪华,无论公婆有多勤快、对我有多好,都不能长住公婆家,宁可租房都要另立门户,并且不能等婚后再搬出来,结婚就要在新家里结,5,公婆必须有稳定退休金或类似的养老保障,不需要很多,自给自足就行,经济上长期互不依靠,老人患大病除外,(我爷爷奶奶一直是我爸妈出钱负担有点重),还有很多更具体的,但这五条是最主要的,也是不容退让的,我之后跟男生交往不管是普通朋友还是有可能发展感情的对象,我都是注意分寸,如果不符合我就不会跟对方有产生感情的机会,最多普通朋友,连好朋友都算不上,这样我就不会像很多女孩一样陷入爱情无法自拔底线越来越低。
我父母长期的潜移默化让我明白: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人生要有规划,做人要有底线,生活要有目标,婚姻不是嫁娶,而是平等,长辈要尊重但不能盲从,有话就得明说,不能为了所谓家庭和睦或老公为难而隐忍,家庭内部的事自己解决,自己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没有能力就暂缓,或永久放弃,不要借助别人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事,婚姻是自己选的,路是自己走的,生活是自己过的,不要被别人干扰,万一被人干扰,不要怕得罪任何人也要破除干扰,哪怕对方是婆婆,也不能去干扰别人,让别人去为自己的草率买单。。。
所以我认为凡事皆有因果,一个人的观念跟原生家庭关系很大,我不敢说我的三观一点问题都没有,但至少走到现在没后悔过。
“家庭是性格的制造厂”:原生家庭如何决定宝宝性格?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在家庭因素中主要有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1961
培养孩子的好性格,这几点很关键
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影响,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有资料表明,在幸福家庭中成长...
1916
亲子之爱的学习和练习永远不迟也不晚
多了些亲近与倾听孩子们的机会,我看见每个孩子长大后的表现与行为,其实都可以在他们的原生家庭与成长阶段...
1909
别错过胎儿大脑发育的3个高峰期
胎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胎儿期,大脑的发育会经历3个关键期,准妈妈千万不要错过了这几个时机。...
1969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