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就是有这样一部分孩子,他们从出生开始就巨!难!搞! 摊上这样的孩子,总是会让你怀疑人生,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是不是太惯着孩子了,才会养出这么一个破事如此多的娃? 你会比普通父母更频繁的陷入挫败感和自责中。 为什么有些宝宝如此“难养”? 下面就从科学及进化论的角度告诉你,这类娃“产生”的原理及意义。 通常,这与婴儿的神经系统有关,爱哭、倔强、事儿多的娃,大脑变化更迅速,对不同程度的舒适、饥饿、快乐或悲伤引起的变化更敏感,也因此更容易发怒和哭泣。 美国知名儿科医生西尔斯对这类宝宝提出了一个概念:高需求宝宝(high need baby)。 与这些孩子相处简直是一种令人精疲力尽、情感痛苦的折磨。但是摊上这种娃,并不是倒霉,相反,你可是中大奖了哦! 下面这个观点,一定会让高需求娃的老母亲们稍微有些心理安慰。 ——“高需求的娃更具备长大后更优秀的潜质。” 所谓凡事都有双面性,高需求的娃,意味着其神经也有高可塑性,研究表明,挑剔的婴儿更警觉、聪明、更充满热情和善解人意。 正是小时候这种让人难以相处的敏感特质,可以帮助他们今后更快的接受和学习大量信息,变成在学业上更成功的、更善于社交的孩子。 但前提是,他们在小时候得到了正确的养育方式。 在一项研究中,Anne Stright和她的同事跟踪调查了1300多名美国儿童。 从出生开始直至小学毕业,其中包括一部分“高需求宝宝”,他们比其他婴儿更活跃、更情绪化、更爱哭、也更难以适应变化。 不同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到小学一年级时,这部分高需求宝宝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要么变成了班上最难管的孩子,要么变成了班上最优秀的孩子。 而这两种结果的出现,取决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养育方式。 那些充满焦虑、咄咄逼人或冷漠的父母,养出来的高需求孩子成为班上问题最大的孩子,是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 那些坚持不在宝宝面前乱发脾气,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抚养充满爱意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在班上名列前茅,成了班里最优秀的小孩。老师认为他们更懂合作、更自信、更自律、更有学术能力。 等到小学毕业时,专家们再次对他们进行了评估,发现最适应环境的孩子,是那些“得到了父母耐心引导的高需求宝宝”。 他们比那些“从小到大轻松养育”的孩子适应得更好,学习成绩、社交能力、和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也更好。 另外一个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