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里人出现“互相拆台”甚至“打架”的情况,大家见过不少吧?爸爸严厉教育,而妈妈温柔,为孩子“打马虎眼”绝对是常态。但是这样不仅不能教育孩子,久而久之,还会让孩子对父母的管教“左耳进右耳出”,经常争执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也非常不好。但那么多人教育孩子,怎么才能避免发生冲突呢?
接纳另一方的状态和方式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自然也就不会有完全相同的想法。家庭教育中,自然就会产生理念的分歧,但是在孩子面前吵架、冲突,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比理念不好危害大的多!所以,一方一定要对另一方“服软”。如果老公训斥和打孩子,就把孩子抱开,你和孩子都离开爸爸。
这样做两个目的,一是,让孩子免受打骂,二是,避免你们夫妻吵架,越吵越升级。离开,给双方留下平复情绪的时间和空间。时候在私下里好好讨论就好了,没必要当面冲突,困扰全家人。
从夫妻关系改善做起
在一个家庭里边,夫妻关系第一,孩子第二。所谓吵架不是争论对错,而是试图说服对方,认为自己是对的。你们夫妻关系好了,那爸爸接受你的观念,比较容易的多,然后让老公回忆他童年父母怎么对待他的,让老公进入到儿童时代,他对父母的反映,他当时对父母怎样心理。也许会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
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中最核心的关系,只有把夫妻关系理顺了,其他关系才能理顺,家庭才会幸福。因为孩子还小,母亲有可能还带有产后抑郁情绪。这就需要做丈夫的多包容关心,要知道如果夫妻关系融洽了,孩子教育也就迎刃而解了。有的时候,夫妻冲突,更多是被情绪牵着走,情绪处理好就会发现一些争执也无足轻重的!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初为人父人母,欣喜之余难免会衍生很多焦虑,这些焦虑情绪积极面在于促进父母积极反思并寻求提升自己的教育方式。但是过犹不及,过度焦虑则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家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建议父母除了多看书之外,还可多与同龄孩子的父母交流,就会发现自家的孩子不是特例,自家碰到的问题也是大多数家长都会经历的事情。
妈妈给孩子持续和正确的爱
虽然,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个母亲给孩子一种持续稳定的爱,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尤其是6岁以前的孩子,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更大。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他会明辨是非,孩子不会主动去找训斥和挨打,再说孩子爸爸是爱孩子的,他只是沿用原生态家庭模式而已。
用自己的成长带动另一方的成长
能让一个人成长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孩子。妈咪得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女人是家里的定海神针,你用自己的智慧让家稳定和安心。所谓恩爱,就是有话好好说,多去理解和积极倾听老公,多去欣赏和鼓励,尊重他的想法。人都怕被尊重,你尊重他了,人是感情动物,当你理解和接纳他的感受了,他自然能逐渐理解你的感受和想法。
妈妈可以平时多和老公多探讨好的育儿方式,不一定非要彼此认同育儿观念,而是探讨除了打骂,是否有好的方式,随着你的自我成长和孩子的逐渐长大,你也会修正自己的育儿观念,和老公一起探寻更好的方式。对孩子的同一件事,好好说话管用还是打骂管用,当老公看到实际效果的时候,他也会逐渐转变观念。
教育孩子坚持连贯性
为了让孩子不产生“错乱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能“朝令夕改”,今天要求孩子这样做,明天又要求那样做,一天一个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让父母的教育权威得到质疑的削弱。而且,父母对孩子态度的“变换”也会在无形中助长孩子的“气焰”,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制造了“防空洞”。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凭感觉和一时头脑发热对孩子进行批判。
作为父母,我们要懂得从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从而理性的对孩子做出评判。如果同一件事,今天支持明天反对,那么孩子的心理就会很困扰,很迷茫。很难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教育孩子一定要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父母与祖辈协调一致
一个家族照顾一个孩子,盯着一个孩子的情况非常普遍。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和祖辈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多多了。所以,协调和祖辈之间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很有可能会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石沉大海,没有任何效果。毕竟有的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要相对短一点,当短暂教育和长时间教育相碰撞时,往往会显得比较脆弱。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祖辈有丰富的经验,父辈有先进的理念。要想将这两种教育完美的结合在孩子身上,父母就要懂得与祖辈进行协调,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做好分工。让祖辈的观念和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保持一致,才会事半功倍。(来源: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