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剖宫产的产妇来说,需要特别注意产后的护理,剖宫产相对于顺产来说,更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子宫损伤等情况。剖腹产后产妇恢复较慢,并且容易出现阴盆腔内组织粘连引起的慢性腹痛等症状。所以,对于产后的护理和恢复,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尤其是出院后在家的护理更为重要
一、剖宫产后产妇在家该如何护理?
1、恶露的观察和护理
恶露指产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的蜕膜,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至6周,量约250至500ml,个体差异较大,血性恶露持续3天逐渐转为浆液恶露,约两周后变为白色恶露,约持续3周干净。产妇可用1:5000高锰酸钾、0.2%新洁尔灭液擦洗外阴每日2至3次,平时尽量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干燥,注意观察恶露的量、性质(气味、颜色)。
2、褥汗及皮肤护理
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以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更明显,不属于病态,于产后一周内可自行好转。产妇应注意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摒弃传统“做月子”的旧习。剖宫产产妇应更要注意腹部切口皮肤的整洁,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3、注意饮食及大小便
产后为促进乳汁分泌,宜食有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多吃汤、汁食物,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另外,产妇因卧床,食物中缺少纤维素,肠蠕动减弱,常发生便秘,故应适当进食含纤维素的饮食或水果,以保持大便畅通。若发生便秘,可口服缓泻剂,开塞露肛塞或肥皂水灌肠。
4、哺乳及乳房护理
提倡母乳喂养,废弃定时哺乳,推荐按需哺乳,乳汁确实不足时,应及时补充按比例稀释的奶粉。哺乳者应注意乳房的清洁,每次哺乳前要洗手,用温开水擦洗乳房及乳头。哺乳时可在大腿上放置一枕头或采用侧卧位,以减少婴儿压迫所致的伤口疼痛,让婴儿含接整个乳头及大部分乳晕,以避免乳头被婴儿咬破,产妇应托住乳房,以保持乳腺导管的畅通,两侧乳房轮流哺乳。
5、子宫复旧的观察和护理
胎盘娩出后,子宫宫底平脐,以后每天下降1至2cm,产后一周缩至耻骨联合上,2周后缩入盆腔。每日可在同一时间手测宫底高度,以了解子宫逐日复旧过程,测量前应排尿,先按摩子宫使其收缩后,再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宫底间的距离。
二、剖宫产后产妇绝对不能做的几件事
1、不活动
术后知觉恢复后,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24小时后应该练习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动,因为活动了肠道才能活动,肠道活动了才能排气,排气了才能慢慢进食,恢复饮食了才可以吃一些下奶的东西,让乳汁进一步分泌。这样助于产妇体力恢复,促进排尿、排便,促进恶露排出,还可预防肠粘连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2、平卧
因为剖腹产之后,随着麻醉效果的逐渐消退,就会出现切口的疼痛,而平卧位子宫收缩的疼痛最敏感,故应采取侧卧位,使身体和床成 20-30 度角,将被子或毛毯垫在背后,以减轻身体移动时对切口听震动和牵拉痛。
3、吹风着凉
产后,产妇的毛孔会完全张开,正是 " 弱不禁风 " 的时候,如果因空调等制冷设置温度太低而使产妇着凉,不仅容易使其感冒,更容易落下病根。因此,注意空调的风不可以直接吹到产妇,室温一般以 25-28℃为宜,产妇应穿长袖衣和长裤,最好还穿上一双薄袜子,穿着不宜暴露。
4、不敢大小便
剖腹产后,由于疼痛致使产妇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时排泄,易造成尿潴留和大便秘结,故术后产妇应按平时习惯及时大小便,平时多喝水,冲洗尿道,预防感染,但是不要喝太多,膀胱有一些感觉的时候就要解小便。
5、坐浴或盆浴
进行剖腹产后的妈妈,在伤口拆线前不能淋浴洗澡,要保持腹部伤口的干燥、清洁,可用温水擦洗局部,或是请医生将腹部伤口做好防水保护后再进行淋浴。
要注意的是:在产后四周之内子宫颈尚未闭合,不要进行坐浴或盆浴,以免引起子宫或盆腔感染。但是应该每日冲洗外阴 2~3 次。有侧切伤口的产妇,应该在每次便后均冲洗外阴。
6、性生活
恶露未干净或产后 42 天以内,由于子宫内的创面尚未完全修复,所以要绝对禁止性生活。如果为了一时之欢而忘了 " 戒严令",很容易造成产褥期感染,甚至造成慢性盆腔炎等不良后果。恶露干净较早的产妇,在恢复性生活时一定要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因为产褥期受孕也是常见的事,应引起重视。
7、大鱼大肉
剖腹产后,产妇会消耗大量能量,所以要及时补充营养,但不宜立即进食大量含高蛋白的食品,术后一周内禁食蛋类、发酵食物及牛奶,以避免胀气,一周后可开始摄取鱼、鲜奶、鸡精、肉类高蛋白质食物,帮助组织修复。同时,应少食用油腻、含深色色素和咖啡、茶、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