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岁娃能喝两瓶啤酒#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中,望望先是拿着瓶子喝,然后又举着酒杯说“好喝”。同时,望望还被父亲训练走钢丝,练打沙包、举杠铃、舞棍、蹲马步、攀岩等项目,其走钢丝的直播更是获得数万粉丝。张禹说,训练孩子走钢丝,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立,锻炼孩子的胆识和专注。
张禹教育理念大多来自一本书《再见,中国式家长》,并在文中重要部分画上横线标注出来。他说,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遵循的就是保持孩子的天性,陪伴孩子,学习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他希望孩子以后做一个有出息的人,自信、独立、善良。这个农村父亲讲出的道理,大部分来自于这本书上。翻翻你的朋友圈,《最好的教育就是爱》、《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是自由》《只要努力,每个孩子都会成功》这样的鸡汤文章,很大程度上阻碍父母理解真实的教育世界,采取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真不是那样简单的、看看你被这些鸡汤骗过吗?
第一碗鸡汤:快乐教育
最近几年,中国的初等教育被快乐教育来个大洗脑。请看:小学好轻松,四点半就皆大欢喜的放学了;低年级数学课取消,英语高考不考;孩子要时常表扬,批评也不能使孩子难堪;孩子只管快乐与玩,这教育,听起来真美好呀。
教育,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艰苦智识的挑战。可这种“快乐教育”的结果是:光玩了六年,基本礼貌、知识、能力和视野一个都没有,还一个个心比天高,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受不得管、吃不了苦、听不得骂、学不会基本加减乘除。我就想问问那些由着孩子减负的家长,你家存款后面究竟有多少个零,就这么有底气让孩子在基础教育的阶段,没头没脑的玩?
第二碗鸡汤:充分释放天性
这年头常见有人把孩子的大声尖叫、粗鲁没礼貌、抢人东西、随地大小便这种没教养的行为,当作孩子天性。更自恋的父母,还会把这当成孩子真性情。但是别忘了,除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更要教会孩子在公众场合遵守基本底线。既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就必须遵守社会准则。一味的放纵自由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自由永远是和规则伴随的。
再说,别老听鸡汤里说“天性与自由”,教养该教就得教。教养不光是恪守公共底线,往高层次说,还是发自内心的温暖、坦荡,是替人着想,是予人予己最大的善意。孩子有权利活泼,周围人也有权利享受安静、舒适和不被打扰的旅程。一个把天性凌驾在社会规则上的熊孩子,父母首先该醒醒了。
第三碗鸡汤:成功和学历没关系
中国孩子还常喝这样一碗鸡汤:大学生都在给初中同学打工,小学毕业的都给博士当老板了——所以,学历高没用,将来给人打工妥妥的。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将来总会成为管理界的奇才。比如下面这则励志帖:
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棠、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但现在默默无闻。后者落榜,但都流传千古。结论是:成功和学历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来做个基本算术:初中毕业管理大学生的,有多少人?算几万好了。初中毕业的人又有多少?上亿。所以前者是不是凤毛麟角?学历高低和成功呈正相关,毫无学历却功成名就,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初中毕业就能打拼天下,这种人必定是人中龙凤,比普通人有更高的能力和眼界,而绝大多数的孩子资质一般。以这种小概率事件告诉孩子“不上大学也没关系”,不是耽误孩子前途是什么?
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这样的:素质教育是快乐的,孩子的天性是要顺从的、自由发挥的,前途是必定能够成功的。而客观事实是:孩子是要从小对他说“不”的,公共底线是必须遵守的,智识挑战的艰苦是必须的,大多数孩子都是中人之姿的,超出常人的成功则是可遇不可求的。
鸡汤虽好,可不要贪杯。面对现实,浇盆冷水,洗洗更健康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