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在养个娃,跟我们那个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一个是因为中国社会经济和资源上的不断增长,还有就是在各类相关技术上的发展。那么很多新的名词和指标逐渐出现在了大家的视线中。其中,微量元素就是其中之一。从宝宝出生开始就困扰着爸爸妈妈,微量元素检测怎么样比较准?如果检测结果出来了,到底该不该补?微量元素到底会对宝宝的发育有多大影响?种种看似深奥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姑且不论微量元素是否真的有用,但既然有这个指标,测量准确性是让我们做出正确判断的第一步。就好我们小的时候,虽然知道人体需要碘,但都不知道我们身体是否真的缺少,就都在盲目的吃加碘盐,最后就是现在我们摄取的碘都超出我们的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都提倡无碘盐了。这就是所谓,什么东西,多了和少了,都不是好事儿,适量才最重要。
那么首先,微量元素的检测,容易出现误差。这是怎样出现的呢?其实与采血的位置(指尖、耳垂、静脉)、化验的及时性、采血的过程等都有关系,例如取血时,组织液会和血液一同被挤出,造成血液稀释,影响准确度;化验时间也会影响血液的纯粹,空气中所含的微量元素也可能混进血液里;最后,采血过程中用到的碘酒、酒精等消毒用品,其中的微量元素也有可能被一起采到血液当中,对化验结果造成干扰。所以说,微量元素的误差,对于非贵族家庭来说,客观影响太多,很难避免。
因此建议一:如果宝宝的进食正常,生长曲线态势良好,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微量元素测量。即使测量了,其实也不用过于迷信。毕竟任何事情都要看表里一起看。就好比说张学良,抽大烟、喝大酒、玩姑娘一样不少,但也照样长寿。其实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要看宝宝表现正常嘛。
补充要斟酌其实刚才也已经说了,任何东西没有好坏,只有过多过少或适量之分。盲目地补充微量元素,不仅对宝宝身体无益,还有可能出现副作用。宝宝的身体和我们一样,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体,任何微量元素的吸收,都可能打破平衡,影响其他元素的吸收。举个简单的例子,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几乎都是二价阳离子,它们在胃肠道初步吸收的途径很类似。宝宝补充了其中的一种过多,受到胃肠道负荷的影响,都可能会减少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今天给宝宝补了钙,过一段时间宝宝可能又缺铁缺锌了。这就是所谓顾此失彼的情况,毕竟能吸收的量几乎是固定的,孰多孰少,平衡最重要。
因此建议二: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按量服用补充剂。主要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食物的调节,让宝宝处于营养均衡的状况,额外的补充必要性值得斟酌,不要人云亦云。
既然叫微量元素,顾名思义,其实人体所需的能量主体并不是它们。就好比做个菜,微量元素充其量也就是个佐料而已。没佐料不香不假,但主要还是要靠食材本身。所以最为重要的是仍然是宏量的营养元素,比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人体需要的微量营养素有30多种,现在实际能检测的只有五六种,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钙、锌、铁、铜、铅。所以,据现在的研究来看,好像每个微量元素的作用都可以很明确的说出来,但是别忘了,人体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化合体”,体内会产生大量的化学反应。那么所有微量元素之间的作用,就很难一句话说得清楚了。
因此建议三:微量营养素虽然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在人体中的存在既然是微量,所起的作用也只能是辅助,而非主要作用。不要过分迷信某某专家说的个别元素的作用,很多时候,那都是为了给产品做背书的公关稿也说不定呢。
最后有必要说一下的,关于补钙,或者间接通过补充维生素D达到补钙效果的事儿。因为宝宝在成长期,宝爸和宝妈们一般最关心的,就是宝宝能长个大个儿,毕竟个头儿是最容易看到效果的成长指标。维生素D比较特殊,它在促进人体吸收利用钙元素中起着重要作用,缺乏时会造成机体吸收利用钙元素的机能低下。
而这可能是上帝跟人类开的一个小玩笑。因为,毋容置疑,母乳是最适合宝宝的食物,但是母乳中确实缺乏维生素D,所以建议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自出生后15天就应该额外补充维生素D制剂,每天400iu。而配方奶粉中,一定会有针对性的添加,那就不再另外需要了。
那看到很多宝爸宝妈们仍在宝宝树上提问,宝宝满1岁后,还需要继续吃吗?
其实没有什么是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宝宝的饮食情况都不一样。如果宝宝在1岁后依旧吃母乳,则应该适量添加维生素D,因为平日即使有辅食,但其中的维生素D很有限。如果宝宝已经断了母乳,改为食用配方奶粉了,那配方中就都已经有考量,则不需要再添加了。
最后一个重要建议四:很多宝爸宝妈都认为,多带宝宝晒太阳,就能够在宝宝体内自动生成足够的维生素D,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1. 宝宝的皮肤很嫩,谁会舍得自己的宝宝长时间一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都会不自然的进行防晒处理,但这样一来,无论是时长还是质量,都会影响维生素D的产生;2. 阳光照射后皮肤就能合成的维生素D,这不完全是一个必然,还有很多复杂的因素,所以不能完全依赖皮肤合成维生素D。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