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巧妈--谣言粉碎机-----
最近,网上流传甚广的贴子,尤其是在Q.q空间、微.o信朋友圈他们获得了大量转发和点赞。
我们先看看谣言帖!
《《《谣言帖子一:
美国《科学杂志》(《American Science Magazine》)刊登了一条奶婴忽然猝死的新闻。经过如下:一位哺乳期的母亲, 早晨五点半给孩子喂奶后,不到十分钟, 孩子突然猝死……悲伤的父母将孩子遗体 送到医院进行检查,寻找孩子猝死原因, 化验结果发现,孩子是中毒身亡。让人惊 讶的是孩子是因为吃了母亲的毒奶丧命的。
母亲身体里怎样会产生毒奶呢?经过医生推断与这位的母亲回忆,在喂奶之前,夫妻二人在早晨五点钟左右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由于母亲愤怒的情绪,导致体内分泌了大量毒素。对成人而言,这种 毒素对身体的影响不会致命,但是对襁褓中的婴儿而言,幼小的身体却无法抵御毒 素的入侵,幼婴喝下母乳,最终丧失了生 命。嗔恨身心也会充满毒素如果更加现实一点来说,我们在生活当中,假如常常生起嗔恨周围的环境或者他人,我们的身心也会充满毒素,这种毒素对自己的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严重的还会伤害的子孙后代。一个哺乳期间的母亲,如果常常在气急败坏或者嗔恨难受的情况下给孩子喂奶,这个吃了“毒奶”的婴儿就会因此而中毒,甚至会死亡。因为母亲在极度悲哀或者嗔恨的时候,她全身的血液和乳汁都会充满了毒素,据说在重大嗔恨时候的母乳,可以毒死一个成年的老鼠。可见嗔恨对健康的危害程度是何等可怕!所以女性们,千万不要在生气嗔恨的时候,给小孩喂奶,这样很危险!应该在心平气和之后,生起了母爱的慈悲心之时,再给婴儿喂奶,这样就不会含有毒素,而且具有很大的营养成分,才能够使孩子健康地成长。所以,给婴儿喂奶时,必须心平气和。若 生大气,奶必然成毒,重则孩子即丢性 命,轻则一天、两天离开人间。生小气, 虽无性命之忧,也会影响孩子体质,从而 经常生病。因此,哺乳期的母亲们,生了 气,万不可喂孩子喝母乳,否则后悔晚矣!《《《谣言帖子二:
据医书记载:生气后不要立即哺乳,需把母乳挤出,待至第二天方可为孩子哺乳。 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免受侵害,成就健康的体魄。
美国一家大医院的病房分析研究了621名母亲生气时喂奶的体弱体瘦的患儿。结果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由于在哺乳期间同丈夫争吵、打闹离婚,天天生气发怒,情绪不佳,致使身体经常分泌出一些有毒物质,然后通过乳汁被婴儿吸入。
为了证实人在生气时体内会分泌毒素,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在实验时惊奇地发现,人在心情良好、精神愉快的情况下呼出的其他冷凝成水后,水是澄清透明的,既无沉淀物质,又无颜色;而生气发怒时呼出的气体冷凝成水后,水中则有紫色沉淀物;痛苦悲伤时呼出的气体冷凝水后,水中则有白色沉淀物。爱尔玛将人生气发怒后呼出的含有紫色沉淀物的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结果几分钟后大白鼠便死亡了。 生气发怒可兴奋人的交感神经系统,使其末梢释放出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肾上腺髓质也过量分泌肾上腺素。这两种物质在人体内如超量分泌、堆积,就会使人“中毒”,从而使人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临床发现,经常生气发怒的人,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正常人明显增高。
看完这两篇文章,巧妈在惊讶这两个帖子耸人听闻、漏洞百出之余,也不禁为造谣者打着科学育儿之名,行妖言惑众之实的行为感到后怕。造谣者利用了妈妈们爱子心切的心理,胡诌出一些“学术词汇”貌似科学的样子就来行骗,许多妈妈看后没有仔细揣摩,顺手转发。加上言之凿凿的“新闻案例”,因此获得了大量的转发。
--------------------------------强大的辟谣分割线--------------------------
其实,妈妈们只要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有很多疑点。
疑点一:美国《科学杂志》(《American Science Magazine》) 。美国没有这本杂志,只有《Science Magazine》和《ScientificAmericanMagazine》,书名是唯一的,造谣者显然只是刻意给谣言增加一个出处,用美国《科学杂志》这种家喻户晓的学术期刊名似乎更有说服力,可惜不够严谨,书名弄错了。如果造谣者用美国自然科学杂志《Nature》恐怕书名要杜撰成《American Nature Science Magazine》了。
疑点二: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新闻。你确定这是本论文期刊,而不是知音读者?
疑点三:化验结果是啥?什么物质导致孩子中毒?毒素?毒素是什么概念?医院化验结果肯定是化学物质而不是毒素这种模糊的概念。医生推断和母亲回忆就把结论给下了,这家医院也太武断了!中毒致死警方难道不介入调查?造谣者刻意引导母乳致死的结论,事情交代的太滑稽。
疑点四:十分钟致命,这种烈性毒药存在于生气妈妈的母乳里。你觉得宝宝的生存环境有多恶劣?这种随时会因为母亲生气而致命的生物竟然能在自然选择中没有被淘汰,而进化成地球的主宰。
疑点五:妈妈的母乳犹如一颗不定时的炸弹,在现代医学里,妇产科大夫竟没有把这一点反复强调给孕妇,也没有任何育儿科普读物来普及“切莫生气”的观念。反而大力推行母乳喂养,这是什么道理?
疑点六:“毒素”对成人不致命对婴儿致命,我的天,这是什么毒药,大人一点没事,婴儿十分钟毙命。作者莫非是未公开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疑点七:当妈妈生气时母乳有致命剧毒,当妈妈生出慈爱之心时,母乳有丰富营养。你觉得这事靠谱吗,生气和慈爱间隔多久,母乳会从毒药转化成圣药?怎样保证慈爱之心生出之时突然想到刚才火冒三丈的事情不再生气?还是一旦念头出现立马拔下乳头?
疑点八:来说说第二个帖子:据医书记载,这回学乖了,不给西方科学杂志给出中医理论。中西结合无敌了。敢问是什么医书,怎么不直接说《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就是让你无法证伪嘛!
疑点九:研究了621名患儿。我们知道研究样本数量一般都会选择整百整千,起码也会选择620而不会选择621这种数来做为样本数,造谣者是刻意用一个单数意图表现数字的真实性,在统计学上反而露出马脚了。
疑点十:研究了621名母亲生气时喂奶的体弱体瘦的患儿。为了证明生气时喂奶有害,选取样本只能有一个变量即母亲喂奶是否生气,即需要选择生气时喂奶的宝宝和未生气时喂奶的宝宝。且不说没有对照实验,就连起码的单因素分析就做不到,给的是生气时喂奶且“体弱体瘦”的“患儿”,这么多变量。你选的样本本来就是体弱体瘦的怎么证明是生气时喂奶导致的体弱体瘦?所以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疑点十一:天天发怒打骂离婚这种几乎日常生活中“最高级别的生气”,孩子都只是体弱体瘦,请问十分钟毙命的宝宝妈妈那天是多暴怒了?孩子他爸现在可好?有网友说这是两篇帖子,没有关系。好吧,就算没关系,那“毒奶界”需要好好调研生气量化,以及生气值和母乳毒素浓度的非线性模型了。顺便提一句,可能这些帖子都是一伙人造谣,目的是啥?稍后说。
疑点十二:后面那一段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的实验在网上流传已久,但是很可惜目前没有任何资料能够显示该生理学家爱尔玛的存在,如此有影响力的实验结论在生理学、化学医学界都是应该赫赫有名的,奇怪的是愣是没有资料。如果有妈妈有相关权威资料可以告知巧妈。反正目前为止多年过去了还是连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都没有。
疑点十三:实验方面我不是专家,不知道这呼出的有害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是凭借常识可以知道,人类生气与否呼出来的气体主要成分都是75%的氮气、24%的氧气、1%左右的水蒸气和惰性气体---和空气成分差异不是很大。这致死白鼠的成分应该不足0.03%,浓度这么低还要对人体危害不大,但是却对大白鼠致命,实在是想不出是啥。
疑点十四:最后一段是说经常生气的人身体机能会较差,容易生病,这点说得过去。但是说肾上腺素导致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是“中毒”就太扯了。这是肾上腺素本来的作用啊。总生气的人容易脑溢血就是因为血压会突增,但是这是正常现象不是所谓的“中毒”。造谣者为了说生气不好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疑点十五:如果母乳这么危险,就提倡配方奶粉喂养好了。----这就是造谣者的目的?母乳喂养威胁论。但是奶牛也保不准会生气啊,而且奶牛不会说话,还是生闷气,岂不是毒害更大。奶粉制造商要考虑奶牛的情绪吗?挤奶时人家是否愿意你问过了吗?还有奶牛生多大气才会使得奶粉有毒?是这么大、这么大还是这么大?
总之,这两篇谣言稿子疑点重重,错漏百出,更像是中医唯心理论加了个美国实验美国杂志成为西方科学的留洋归来。但是稍微分析下就会知道这绝对是危言耸听,不排除是奶粉行业的恐吓营销。巧妈还是觉得母乳喂养最值得推广,所以妈妈们放心母乳吧,生气时母乳也没关系,只是生气会影响你母乳的态度和心情,保不准脾气会发泄给宝宝,这才会危害到宝宝。而不是一秒变杀人的毒奶。你觉得呢?母乳喂养有多好,你们可以去看看这几个视频:
央视二套专题节目《母乳喂养好在哪里》观看链接,点击就可以观看:
《《《消费主张》 20140428 母乳喂养好在哪里?_经济频道_央视网(cc...》》《母乳六个月后没营养是真的吗?》》》》》》》》----来自2014年3月8日央视【是真的吗?】节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