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是女人一生中的大事。在坐月子期间,妈妈们要注意防风,注意个人卫生……
第一天
1.没有食欲也要吃饭,身体很疲惫,要有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2.体力下降,很容易发冷,应提高室内温度,盖上被子静养。
3.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4.为了让膀胱恢复正常,分娩后6小时内要排出小便。
5.用热水浸湿毛巾,每隔2小时清洗恶露。
6.产后2-3小时内给孩子喂奶。
7.即使产后痛,为了便于子宫收缩,会病房后24小时内要开始走动。
第二天
1.疼痛比第一天轻,但还有残留阵痛,避免过度活动。
2.要喂孩子初乳:出现初乳就要为孩子吃,要经常按摩乳房,缓解淤血才能预防疼痛。
3.如果病房内的室内温度无法随意调节,最好避免洗澡。
4.定期排小便才能尽快将废物排出。
5.产妇可以亲自处理恶露。
6.做一些简单的产褥体操,舒缓肌肉,有助于排恶露。
7.即使没有胃口,最好也保持一天3顿的定时营养餐。
8.剖腹产的产妇大概在此时排气,拍气后开始喝粥。
第三天
1.奶水畅通后,乳房会疼痛,不要放弃哺乳,要坚持用温热毛巾按摩乳房,缓解淤血。
2.自然分娩的产妇此时可以出院了,在家要坚持清理恶露。简单洗澡后继续休息。
3.即使奶水不多,1天也要喂8次以上,才能预防乳房疼痛,子宫收缩也会变快。
4.用热毛巾,随时擦拭身体,才不会心出汗和分泌物而感到不适
5.为了预防产后便秘和痔疮,要多摄取水分。
6.注意产后恶露,为了产后恢复,最好慢慢走热。
第四天
1.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不冷不热的状态最好,如果分娩后还不能排便。就要给医生打电话咨询。
2.不能因为活动容易了,就过度干家务或长时间抱孩子。
3.会阴缝合部位现在还没恢复,排便时不要太用力。
4.因经常出冷汗,要勤换衣服,室内也要穿袜子,维持体温。
第五天
1.多吃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2.子宫缩小至拳头大小,小便量恢复正常,褐色恶露明显减少。
3.让孩子吸吮乳头,坚持按摩乳房。
4.经常跟家人对话,能预防产后有抑郁症,保持心情舒畅。
第六天
1.产后容易贫血,到分娩5周左右会有所缓解,所以在此之前要持续服用补铁剂。
2.洗澡不要超过10分钟,防止感染和会阴缝合处开裂。
3.干家务要根据身体实况来决定,切记不要沾凉水。
4.洗头发时不能弯腰,最好有家人帮助。
5.保持充足睡眠,产后恢复才会快。
6.跟前辈请教,熟悉照顾孩子的要领。
第七天
1.自然分娩的产妇,身体已经明显好转,但是也没完全恢复,要多静养保持充足睡眠。剖腹产的妈妈。在5-7天做出院准备。
2.开始给孩子换尿布。做简单的看护,注意不要长时间抱孩子。
3.从现在开始,积极做产褥期体操?
4.掌握孩子的哺乳量和哺乳节奏。
5.不要过度活动。
6.因半夜需要喂奶,可能会导致睡眠不足,白天一有空就赶紧补觉。
7.确认恶露和颜色的变化是否正常,保持会阴清洁。
8.宝宝穿不穿纸尿裤
这里重点要说一下。
月子里要不要给宝宝穿纸尿裤,纸尿裤的重要性!
月子里的宝宝白天穿尿布 大小便能及时更换 晚上的时候穿纸尿裤大人和宝宝都可以睡的好 不然大人睡着宝宝尿了宝宝会着凉的,我就开始到处搜罗纸尿裤,最后月嫂给我推荐一款小白裤,说实话那会是真没看上 连个图案都没有 不好看 而且它还缺一块 有个凹槽 她和我说这是没有油墨喷染,减少彩墨化学物质的危害,而且透气性更强;它是凹凸打孔亲肤层,尿液下渗速度更快,屁屁更干爽;防割腿边自动外翻技术,让新手妈妈或者粗心妈妈不必担心没有翻边而割宝宝大腿;是环腰大弹力后腰,更好的附贴宝宝后背,防止后漏;腿边三根皮筋,加大尿裤接触宝宝腿部面积,不至于勒腿 至于你担心的凹槽 你给宝宝穿上就知道它的好处了 原来缺的那块正好保护了宝宝的肚脐 新生儿的肚脐还没脱落 碰到就不好了 说了这么多好处 我也将信将疑的给宝宝穿了真的很干爽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小屁屁不红 店家的薇心: 【18832987319】。分享出来哦真的很高兴。我真的很感谢月嫂帮我选了这款性价比这么高的纸尿裤 最重要的是不影响休息了。
第二周
1.可以吃保养餐和补药。
2.洗完澡后在乳头上涂抹植物护肤油,防止皮肤开裂。
注意喂养前清洁乳头,喂养时让宝宝含住乳晕,避免乳头受伤。
3.坚持做产褥期体操,帮助产后恢复,预防产后肥胖。
4.产妇的房间要经常铺好被褥,保证随时可以休息。
5.奶水不足的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妈妈要注意补充睡眠。
6.会阴部愈合,恶露量也减少,用卫生棉代替护垫。
第三周
1.禁止长时间弯曲身体或坐着,可以洗澡但不能泡澡,可以给孩子换尿布,但是给孩子洗澡等需要消耗大量体力,最好推迟一阵子在做。
2.最好只做基础的皮肤护理。在有妊娠纹的部位涂抹松达孕妇山茶油可以缓解。剖腹产两周伤口也基本愈合,涂抹松达山茶油也可促进伤口修复
3.为了保证母乳,预防贫血,要多摄取高蛋白的食物。 4.如果过于疲劳,恶露会再次增加,需要多注意。
5.了解孩子的睡眠周期,和孩子一起睡午觉,才能保证充分休息。
第四周
1.开始产后初月经:如果不给孩子喂母乳,就会开始初月经。
2.和孩子一起去医院接受定期检查。
3.可以增加运动量,但不要勉强
4.恢复顺利的话可以泡澡,但不要去大众浴池
5.要及时处理恶露,及时给会阴消毒
6.要注意休息,多个家人沟通,保持心情畅快
第五周
1.如果恢复快,可以过性生活,但是要多注意。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好,避免意外受孕。
2.感觉到任何异常,马上去医院。
3.为了改善干燥、没有弹力的皮肤,可经常按摩,做面膜。但是尽量少用化妆品。
4.也可以照顾孩子,也可以独立做家务活了。
5.宝宝从母体带出激素减少,皮脂分泌少,注意给宝宝涂抹松达山茶油的婴儿润肤霜,增强皮肤防护能力。 6.正式开始调节饮食,坚持产后体操。
第六周
1.做好避孕措施:即使月经还没有开始,但可能已经开始排卵。
2.可以通过骑自行车等轻松简单的运动,缓解压力。 3.不仅可以开车,也可以短途旅行 。
4.可以带着宝宝出门适当晒晒太阳,或者带着宝宝到游泳馆练习游泳等。
宝宝护理篇
一、湿疹
过敏性皮肤病,多发生于刚出生的2岁宝宝。大多在面部、颈背和四肢,出现米粒样大小的红色丘疹或斑疹。湿疹与遗传因素有关,多样含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可以引起湿疹,如牛奶、鸡蛋、鱼、肉、虾米、螃蟹等。
正确处理方法: 不要让宝宝太干、太热、太晒,这些都可能刺激湿疹加重。此外每天要给宝宝洗澡,但尽量少用化学洗浴用品。湿疹密集成片或痒得厉害时,要及时带宝宝看皮肤科医生,涂湿疹膏缓解不适。
二、溢奶
呛奶主要是母乳流速快、或者奶嘴开孔大引起的,这一口还没咽下去下一口又来了,容易呛奶。而人工喂养时往往是因为奶嘴开孔太大所致。溢奶主要是因为宝宝掌管食道与胃部的连接关卡 贲门的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无法紧密的阻挡奶水逆流回食道,或是宝宝在吮吸时吸入过多的空气进入胃部,在打嗝时,就容易带出奶水,造成溢奶。
正确处理方法 缓解呛奶:用吸奶器吸出来一些再喂,或者选用合适的奶嘴。 减少溢奶:每次喂奶后拍嗝,1~2个月的宝宝,一般不用枕头,但最好床垫倾斜15度,头高脚低。
三、加辅食
在宝宝4~6个月间(纯母乳宝宝6个月),若能合理添加水果、蔬菜、蛋黄、米粥等辅食,给其食欲的发展以良性刺激、则可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正确处理方法:初次添加建议在上午,这样即使吃了有什么不适应的话,下午还能去看医生。6个月内每日上午添加一顿辅食就够了。6个月后,可以在傍晚6点左右再加一顿米粉或粥,临睡前在一瓶奶。添加的品种由一种到多种,先试一种辅食,过三天至一星期后,没有消化不良或过敏在添加第二种品种。添加的数量由少量到多,食物的制作应精细、从流质开始,逐步过渡到半流,再逐步到固体食物。
四、咳嗽
咳嗽是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而做出的一种机体防御反射动作。但如果咳的过于剧烈,影响了饮食、睡眠和休息,那它就失去了保护意义。因此过于咳嗽,一定要做鉴别原因,再对症处理。
正确处理方法: 有些宝宝白天咳嗽不明显,而晚上比较严重,这可能是晚上较凉引起,也可能是室内空气干燥造成,可以给宝宝喝温开水缓解,或吃些止咳的药 出现咳嗽的宝宝在饮食上禁忌比较多。冷饮等寒凉的食物就是宝宝的大忌。此外,由于宝宝多数脾胃虚弱,过多吃寒凉食物,还会造成脾胃功能下降,更会导致咳嗽痰多。少量多次饮水,吃些梨、桃等水果,有助于缓解宝宝的不适症状,减轻咳嗽。
五、睡眠不好
宝宝出现闹觉、夜惊或失眠
正确处理方法:原因1:不正确的睡觉姿势,如蒙头睡觉、趴着睡觉、或者两手压着前胸。 原因2:白天或临睡前过度兴奋,如白天休息少,在户外玩耍或受到惊吓,大脑过度兴奋,晚上睡觉时就容易发生夜惊。 原因3:癫痫,极少数的癫痫患儿发作在睡眠时,除全身肌肉抽搐外,还有胡言乱语,哭叫吵闹等。 白天减少宝宝的睡眠时间,多逗宝宝,晚上宝宝睡眠会有所改善,经过一段时间后,宝宝的生活有了规律,就会白天兴奋晚上安眠的。
六、缺钙
缺钙的宝宝夜间往往哭闹。判断方面: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宝宝头颅不断摩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 1、精神烦躁,对周围不感兴趣,不如以往活泼。 2、夜惊,夜间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 3前颅高突,形成方颅。 4常有串珠肋,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宝宝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正确处理方法:妈妈可以定期带宝宝到医院保健科做个检查。1个月以上的宝宝,最好每天2个小时在户外活动。
七、肠绞痛
有一种哭闹,总是傍晚或凌晨哭闹,而且不容易哄,这往往是肠绞痛造成的。 在婴儿未满4个月之前,其肠壁神经发育还不成熟,肠道蠕动不规律,容易蠕动过快,纠结在一起而导致痉挛疼痛。 婴儿肠绞痛的发作时间有2个高峰,分别是下午4点至8点和凌晨零点前后。肠绞痛发作时,宝宝多以高分贝的哭声和握拳踢腿的动作来表达。
正确处理方法: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安抚他,或是轻柔宝宝的腹部,缓和肠痉挛。
八、大便
便秘:多见于人工喂养宝宝,多为饮食不当、饮水所致。排大便困难,大便很干,呈颗粒状,往往几天才大便一次,还可以出现腹胀、不安等表现。 腹泻:每天大便10次以上,呈水样,量较多。常脱水表现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眼泪少或无眼泪、小便少或无、皮肤弹性差等,精神不振、不吃奶等。
正确处理方法: 1便秘:人工喂养的宝宝可喂宝宝含益生菌成分的配方奶,可缓解便秘; 2腹泻:应及早就诊,注意婴儿用具等的消毒。 3 大便中有泡沫,往往是有肠道感染;大便中奶瓣,往往是消化不良的表现;大便中带血可能是更为严重的疾病(如肠套叠)
九、发烧
婴儿发烧的主要原因:1.外在因素,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喝水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2.内在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反应。
正确处理方法:六个月以上的婴儿才能考虑用退烧药;退烧药也是要体温到38.5℃以上才用,低烧不用使用 腹泻:应及早就诊,注意婴儿用具等的消毒。 大便中有泡沫,往往是有肠道感染大便中奶瓣,往往是消化不良的表现;大便中带血可能是更为严重的疾病(如肠套叠)
十、中耳炎
当眼泪或是奶汁流进宝宝耳朵时,可能造成耳朵感染,患上中耳炎。宝宝患中耳炎时,表现为耳朵疼痛,啼哭不止,并经常用手抓耳,伴发热、拒奶等症状。如果伴有鼓膜穿孔,还可见粘黏脓性分泌物流出耳外,宝宝听力减退。
正确处理方法:母乳喂养:尽量抱起婴儿,防止头部位置过低; 人工喂养: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要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不能平躺侧卧,喂奶速度也不宜太快、太猛,当婴儿哭闹时应暂时停止喂奶。
十一、流口水
宝宝三个月左右,口水分泌量会增加。6个月左右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齿心思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从而导致唾液腺反射性的分泌增加。 宝宝的口腔小而浅,吞咽功能还不健全,所以口水直接流出口腔。
正确处理方法: 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口腔周围两遍; 让宝宝的脸部、颈部保持干爽,避免患上湿疹不要用较粗糙的手帕或毛巾抹嘴;尽量避免用含香精的湿纸巾帮宝宝擦拭脸部 ; 使用全棉、柔软、略厚、吸水性较强的小围嘴。
十二、怕水
宝宝洗澡哭闹、怕水,原因是多方面的:1.他曾经有过洗澡时不愉快的经历所致,如洗澡水太热,这里是最常见的原因。2.是洗发露和洗澡水流到眼睛里。3.是凉凉的沐浴露和硬硬的肥皂直接接触身体,很不舒服。
正确处理方法:给宝宝洗澡时放一些嬉水玩具; 洗澡水用水温计测量(40℃左右),而不仅手测;洗头时选择无泪配方洗发液;沐浴露要揉出泡沫在涂到宝宝身上; 家人一直在宝宝伸手能抓到的地方,培养安全感。
十三、安抚
6个月的时候,婴儿在模模糊糊中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坚持与父母的身体保持轻微的距离,坚持自己做某件事的权利,种种独立意识会不断的增强。到这么小的孩子必然有渴望回到婴儿早期的时候,但不愿意放弃独立,所以用安抚物来追回早期的安全感。
正确处理方法:妈妈们要注意的是,勤为宝宝洗手,安抚奶嘴要每天消毒。此外,每天和宝宝有充分的肌肤接触,也是对宝宝的精神安抚。
十四、吃药
喂宝宝吃药是一件困难的事,需要掌握喂药技巧。
正确处理方法:口腔注射器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宝宝吃药,喷射位置最好在两颊内侧,不要伸到太里面。注射时不用一次性喷进去,每次一点,让宝宝慢慢消化。 让宝宝竖直坐起,然后再头部垂直上方悬挂玩具,吸引宝宝抬头观看,当宝宝注意力集中在一点时,小嘴会微微张开,迅速滴一滴药进去。喂药时不能将药物与乳汁或果汁混合,会降低药效。不要捏鼻子喂药,不要在宝宝哭闹时喂药,容易呛着,还会让宝宝越来越害怕,并抗拒吃药。
十五、喝水
宝宝生长发育快,需要水分明显比成人多,而宝宝肾功能尚不完善、水分消耗也比较快。每千克体重需水量:0-1岁为120-160毫升,1-2岁为120-150毫升,2-3岁为110-140毫升。获得方式:1.直接从饮用水中获得2.从饮食中获得。应该从小培养宝宝喝白开水的好习惯。
正确处理方法:夏天应适当增加水量。感冒、发烧及呕吐或腹泻脱水时更应频繁饮水。此外,白开水就是白开水,水果和果汁不能代替水。
十六、依恋
依恋能减少婴幼儿的不安与恐惧,他们深知有人关心他们,当他们有需要时成人一定会出现,这样,当他独自活动时,也有一种安全感。适度的依恋能让宝宝容忍与成人的分离而不焦虑,能够安心地进行独立探索活动,也不会产生恐惧感。
正确处理方法:婴幼儿的依恋与独立性的培养是可以协调的,是可以同步进行的。关键是父母必须给幼儿适度的爱和帮助。
十八、认生
怕生,是宝宝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宝宝在3-4个月时已能对妈妈做出反应,5个月的时候已经能区分父母和其他人。6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有了依恋、害怕、认生、厌恶、爱好等情绪,对熟人表现出明显的好感,8.9个月人生的现象更为常见。
正确处理方法:提前预防。在宝宝还不懂得认生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带宝宝多接触其他人。 逐步扩大交往范围,让宝宝逐渐接触熟悉的人比较多,而陌生人比较少的环境,在扩大他的接触范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