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冻”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因为秋天的气温升降不定,需要靠增减衣物来平衡人体的温度,才不会受到杂病的困扰。作为夏季和冬季的过渡期,让身体承受一下冷冻,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防御机制的作用,也能防止穿衣过多引起的出汗生病。 不“冻”不行 “冻”过了也不行 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但是稍不注意,又会着凉感冒。因此,把握“秋冻”的度就十分重要。科学“秋冻”,孟州二院老年病科(内六科)告诉您,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要点呢? “冻”对时间 一般当户外早晚温度降低到15℃以下,就应该结束“秋冻”了,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易“惹病上身”。“秋冻”适用于夏末秋初,晚秋再“秋冻”,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秋冻”的原则是: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 “冻”对地方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部位都要冻,头部、脚部、腹部、脖子这4个部位千万不能“冻”!轻薄的衣服不必过早脱掉,但是要常用热水泡脚,睡觉时下半身盖厚一点。 “热不马上脱衣,冷不立即穿棉。”如若过早过快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极易受凉。此外,入秋后,衣服不要加得过快,谨记“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