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家长们为学龄前宝宝的异常行为而烦恼。对于学龄前儿童存在“攻击性”的行为,专家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遗传因素,比如父母脾气暴躁,子女往往也出现暴躁脾气;另一个因素则是大人过分宠爱孩子导致。
儿童心理学研究者们在临床中发现,大部分的年轻父母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知识比较欠缺,部分甚至存在空白,一旦孩子出现“攻击性”等异常行为时,家长往往束手无策。
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仍占优势,所以,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易激动、不稳定,常会发生一些异常举动,常见的有:
1、攻击行为
儿童已经开始独立并且知道自己的需求,但还不知道如何表达感受,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就采取毁坏物品或者大吵大闹的行动,常表现为赖在地上、踢腿、挥舞手臂、大声哭闹,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
专家建议,不能随意惩罚这种闹情绪的幼儿,要尽可能转移孩子注意力,事后给予安抚。并告诉他们这样的行为是对的。
宝宝爱打人怎么办?
学龄前的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其实是相对比较常见的,所以爸爸妈妈们不需要过多地担心自己的宝宝是不是有暴力...
1913
身高和体重是反应宝宝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很多家长都...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都发布过学龄前儿童各月的身高和体重标准,家长可以查阅,然后.
1811
下雨天可以在家玩的趣味游戏
1、字母小火车这个可爱的剪贴画小火车,可以作为学龄前儿童房间里的一层彩色墙壁装饰,而且还能帮助宝宝...
1877
想让宝宝学拉丁舞的家长注意了
很多父母也就盲目跟风,给宝宝报班学习,以至于学习拉丁舞的年龄越来越小,事实上,学龄前儿童学习拉丁舞...
2594
创造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环境
作为三个学龄儿童的忙碌的母亲,我知道创造一个有利于求知和学习的家庭环境是多么重要。你的家庭环境会对...
2813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