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次进入幼儿园或小学,离开爸爸妈妈的臂弯,独自闯荡江湖。很多宝爸妈心怀忧虑,担心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而自己不知道。
如果孩子在学校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宝爸妈应该怎么办呢?
爸爸妈妈应该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遇到了社交问题但不愿意跟爸爸妈妈说,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不愿意说的首要原因可能是不信任爸爸妈妈。孩子担心爸爸妈妈知道后责备自己。
确实,很多宝爸妈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总会第一时间认为是自己孩子的问题。
“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还不是因为你胆小、好欺负!”
“别人欺负你,你怎么不知道打回去?”
年幼的孩子对爸爸妈妈的话不一定有清晰的想象,但孩子会有模糊的感觉:“告诉爸爸妈妈,最后还是我挨批,下次我肯定不告诉他们了。”
孩子的不信任还可能因为爸爸妈妈的处理方式过于极端。
有些宝爸妈在听闻孩子被欺负后,情绪异常激动,直接代替孩子解决问题,其实有时候宝爸妈的插手可能导致事态升级、恶化。
孩子还需要在学校继续学习和生活,还得和欺负者共同相处,如果将一次简单的事件闹大,对孩子的学习和社交非常不利。
孩子觉得丢脸
孩子觉得被人欺负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他/她不希望被外人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也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说不清楚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那干脆不说了。
孩子被威胁
有时候欺负孩子的人会直接威胁孩子:“不许告诉别人,否则我下次还打你!”
孩子担心遭受更大的报复,所以选择保密。
孩子不愿意回忆不愉快的或让自己害怕的经历
孩子觉得事情不严重,没有必要告诉爸爸妈妈
孩子并不认为自己被人欺负了,他/她觉得这只是一种游戏;还有一些孩子认为事情并不严重,没有必要让爸爸妈妈知道。
出于社交上的考虑
宝爸妈只看到了孩子被欺负的那一刻,但没有看到孩子和欺负者其他交往时刻。
其实,学龄前的小朋友之间打来打去、互抢玩具、推推搡搡非常常见,欺负者和受害者角色也时不时互换,孩子在这些冲突中确立自己的社交位置和社交规则,慢慢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
对孩子来说,很多冲突和摩擦是常见的社交行为,根本想不到要将这些事情告诉爸爸妈妈。
孩子想要自己处理
有些孩子性格比较独立,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了冲突,他/她更倾向于自己处理。
虽然有时候孩子不愿意说,但细心的宝爸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情况。
学龄前的孩子们互相打来打去很常见,但如果孩子经常出现以下情况,宝爸妈要重视。
身体上的信号
宝爸妈给孩子洗澡或换衣服的时候,可以看看孩子身上是否有莫名其妙的外伤或印记。
物品的信号
宝爸妈整理孩子物品的时候,留心观察孩子的学习用具是否经常丢失、破损,孩子的衣服是否破损或不知何故被弄得很脏,孩子是否总是从家里拿东西去学校。
情绪上的信号
除了观察孩子的身体和物品,宝爸妈更应该留心孩子的情绪。
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或抗拒参加学校活动,同时也不想说明原因,孩子经常表现得焦虑、忧虑、害怕、恍惚,尤其去学校的时候。
孩子情绪突然变得不稳定,容易哭泣或暴躁等。
行为和生活节律上的信号
在排除身体疾病的情况下,孩子的饮食和睡眠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暴饮暴食或没有胃口、夜惊、做噩梦、夜间哭泣,等等。
原本已经适应了学校生活的孩子,突然拒绝上学,行为变得畏畏缩缩,不愿意与外界交流。
社交上的信号
孩子从来不提学校的朋友,如果宝爸妈提到学校、提起同学,孩子显得躲闪、害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