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位妈妈留言:
2岁儿子感冒了好几天,突然有一天耳朵流脓水了,这可把她吓坏了,医生诊断是中耳炎。
此外,还有信阳的一位3岁男孩阳阳,从小就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经常鼻塞、流鼻涕,家人以为只是寻常感冒,没放在心上。
今年春天,阳阳鼻炎发作后又遇到感冒,病情格外严重,不仅鼻塞、流鼻涕,还咳嗽,前后折腾了两个月都没好。
上周,爸爸李先生休假回老家探亲,奶奶向他“吐槽”:阳阳越长大越调皮,现在经常不听话,喊不动。
李先生仔细观察,发现儿子竟然有点耳聋的迹象,看电视总是喜欢开很大声音,大人跟他说话也经常不理会。
在武汉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生检查后确认,阳阳因鼻炎久治不愈,引发了分泌性中耳炎,耳朵里有积液,导致听力下降。
其实,有7成以上的中耳炎是由感冒引发,轻的影响听力,重的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三岁以下的宝宝最易感染!
中耳炎是儿童中最流行的可治疗的疾病之一,高发于6个月-3岁的孩子,大约80%的孩子在3岁前至少有一只耳朵被感染。
一方面因为孩子容易患感冒,另一方面因为孩子咽鼓管的长度和形状比较特殊。
相比于成人,宝宝的咽鼓管更短、更宽,与咽部连接的角度更平坦,这样一来,细菌和病毒更易从鼻咽部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中耳炎这个“坏家伙”就爱欺负弱者,3岁前患过一次中耳炎的宝宝占了80%-90%。
怎么预防中耳炎?
1、感冒及时治疗
感冒会损伤咽鼓管功能,导致液体积聚和病毒繁殖,然后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
鼻腔内分泌物增多时,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擤另一侧;如果鼻塞严重,睡觉时将头部垫高些、使用喷雾加湿器等。
2、注意喂奶姿势
有的宝宝患中耳炎和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宝宝平躺着喝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时,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中耳炎。
3、溢奶或吐奶后记得检查耳部
宝宝溢奶或是吐奶后,奶水容易顺着面部流进耳朵,妈妈不能仅仅擦干净宝宝的嘴周,还应检查宝宝的耳朵有没有液体流入。
4、不要让宝宝躺着哭
宝宝平躺着哭时,眼泪和鼻涕很容易堵在鼻腔和嘴巴,流到耳廓里,滋生细菌,导致耳朵发炎。
5、擤鼻涕不要用力过猛
宝宝鼻塞严重时最好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6、洗头洗澡时做好防护
为避免污水流入耳道,在给宝宝洗澡、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