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是决定要不要“春捂”的一个时间点,高于15℃时,可以选择一些宽松的、比较遮风的衣服,衣服穿太多,“捂”太厚,身体容易出汗,凉风一吹,反而容易感冒。温度低于15℃时,还是要多捂一捂。 2 昼夜温差超过7-10℃,要“捂”  早春,天气还不稳定,气温忽冷忽热的时候,要多关注气温的变化,根据温度的变化来适当的增减衣物,冷空气的突然造访也可以降低对身体的刺激,减少疾病的发生或者是慢性病的复发。昼夜温差超过7-10℃,小心防寒。 1 肚脐眼的保暖要做好  肚脐眼受冷,身体容易发生腹泻、肚子痛,肚脐眼一定要做好保暖,可以鼓舞脾胃阳气,可以经常的热敷一下自己的肚脐眼,利于肠胃保暖,身体会更暖。 4 外侧小腿做好保暖  天气变冷,有的小伙伴会出现偏头痛或者是小腹痛,有些比较严重的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你可能以为这是气温低给冻的,其实你要重点把小腿外侧的保暖做好。 尽量少穿露脚踝的裤子,多热敷阳辅穴,避免小腿外侧太冷。 5 上薄下厚”是春捂最佳的穿衣原则  初春时节,一定要按照“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应该穿的厚实一些。春季回温,阳气生发,人的阳气从肾慢慢发出,一旦有风寒入侵,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变慢,身体会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