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原谅我这个标题,玩笑一句,别当真,具体意思听我细细道来: 汉堡的语言能力很强,她开口说话挺早的,一岁多一点儿就能清楚的说日常词汇了;不到14个月开始说四个字以上的句子和唱没调子的歌;不到一岁半开始整句整句的说,会使用副词、会背诗、唱歌(不走音了);一岁半以后开始引入表达逻辑的词汇,“比如说、就好像、因为……所以……”,还会用“一模一样”这样的复杂词组;20个月的时候开始引入第三人称的表述方法,我问她饿不饿,她会说“她的妈妈问她饿不饿,她说NO”,还会自己改歌词,把她想表达的意思唱出来;22个月已经开始把绘本里听到的书面语套用在生活里,比如会说“我不想和妈妈分开”、“我一靠近你,心就会扑通扑通的跳”,给她讲绘本的时候我会留几个字或一句话,等她自己来补充。 汉堡的语言能力经常让听过她说话的人感到惊讶,虽然我和我老公都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节奏,说话早或晚不代表什么更不说明什么,但被问到的次数多了,为了满足那些好奇的家长,也就仔细回忆了一下当初是怎么样开始的语言启蒙。 从汉堡还是新生儿开始,我们就每天跟她说话,不管她能不能听懂,都不忽略她的存在和感受,当她是一个大人一样来交流:向她介绍她所看到的东西,跟她解释正在做的事情,告诉她即将去的地方和会发生的事。在表达的时候,我们不使用“婴语”,也不刻意回避复杂的词汇,跟大人怎么说,跟她就怎么说,把语速放慢,把发音咬准,看着她的眼睛,也让她能看到我们的嘴型。同时,表达的内容也很重要,要教给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比如如何表达情感、表达逻辑、如何准确的描述。 每次遇到抱怨孩子说话晚、发音不准、表达不清楚的家长,我都会问问他们,在家是怎么跟孩子说话的?很多的回答都是很少说、说“婴语”、不说句子只说词。这些答案都是意料之中的,孩子说话有困难,其实都是因为大人“懒”。 语言学习的规律是多听-学说-表达-灵活表达,“听”是基础,是原始积累的过程,听得足够多、听到的语言质量足够好,原始积累才能越快完成,孩子才可能开始模仿,简单的重复所听到的,等到这种模仿已经足够熟悉后,他们才会开始运用这些模仿的内容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多说、高质量的说,然后就是耐心等待孩子愿意开口的时候了。如果“听”都没听够,怎么能要求孩子自己出口成章? 最后说一句,写这篇贴子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我女儿说话多厉害,也不是为了让那些原本就着急的家长更焦虑,孩子早晚都会说话,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同时也是为了提醒那些很少跟孩子说话、很少跟孩子正确说话的家长,别抱怨孩子为啥学不会,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在孩子身上看到的“不足”,其实恰恰是我们做得不够的地方,共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