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习惯1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我们对孩子粗暴,孩子不仅得不到尊重,更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坏习惯2 你的孩子因为争夺玩具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惩罚孩子一星期不准玩玩具。几天后,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说服自己,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 提醒:我们犯了错误,拒不承认,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坏习惯3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对孩子的关心没有重点,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了敷衍别人。 坏习惯4 孩子试图拆开一只闹钟看个究竟,你却勃然大怒:“不许乱动!” 提醒:对孩子简单说“不”,只能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多么痛的领悟。 坏习惯5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为什么买鸡不买鸭”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提醒:孩子对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狠狠地打,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脏话。其实,这源于我们的坏榜样。 坏习惯6 你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你的爱人会把你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好,从来不需要你操心。 提醒: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的习惯。 坏习惯7 孩子在游乐场上迟迟不走,你催了一次又一次,只见小朋友越来越少,你对孩子说:“别的小朋友都回去了!”终于把孩子拖走了。 提醒:总是拿别家小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孩子会忽视自己,长大后做事就轻易受他人影响。 坏习惯8 你在厨房里忙的热火朝天,孩子钻进来想帮忙,你赶紧把孩子推出厨房:“去去去,小孩不要多管闲事,一边待着去。” 提醒:我们对孩子的“爱护”,让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 坏习惯9 你和孩子在超市排队等待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你的前面,你要求她到后面排队去,但她对你的话置之不理,于是你提高嗓门,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提醒:我们的争吵让孩子以为这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孩子为玩具争抢、吵架甚至打架都是有原因的。 坏习惯10 路上又堵车了,你将车从紧急车道上开了过去。孩子问你:“为什么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摄像头,没关系的。” 提醒:当我们在没人监督时违规,孩子就学到: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 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听他人讲述来学习模仿人类的行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生长环境,中国的一句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证了父母的行为处事对孩子的影响。在幼儿的早期生活中,大量的行为学习来自于父母,他们对父母的行为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记在心上,并照此行事。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行为不端,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可想而知。 因此,父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父母就得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想给孩子好的影响,父母就要改掉自身的坏习惯;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