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今年四岁,甚是活泼可爱,又懂事,周日的时候,姑姑带着弟弟来玩,小宝自告奋勇的洗了水果端出来招待姑姑和弟弟,妈妈故意逗小宝,“你给弟弟拿个苹果吃”。小宝犹豫了一下拿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递过去。 妈妈不高兴了,对小宝说“前天刚给你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你忘了孔融是怎么做的了吗”,小宝也很委屈“可是我想吃那个大的苹果”。妈妈就更生气了,觉得小宝既不懂事,又没给她面子,幸好姑姑及时周旋,才避免母子俩吵架。这个故事同事给我讲完以后,问我,你觉得谁对?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孔融把大的梨给了哥哥,问起原因是尊敬长辈,第二大的梨给了弟弟,理由是爱护幼小。世人都夸他: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自古至今,这个故事,都成为父母老师必给孩子讲的故事,用于教育孩子谦虚礼让,兄友弟恭。  然而,这种教育却忽略了被当成孔融教育的那个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他们对这个梨的想法,是不是很想吃,长此以往,有的孩子会养成懦弱,不敢表达意见,委曲求全的个性。甚至有的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什么好东西都给别人,是不是不爱我”。  所以家长在用孔融的故事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1、 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尽量给与人便宜。 2、 孔融让梨并不是让孩子委屈自己,而是培养孩子谦虚谨慎的性格。 3、万事没有一定,要审时度势,因事制宜。  4、 有的孩子从小就要尖,而孔融让梨的故事则是培养他们懂得分享的重要事例。 5、 有的孩子从小就内向不敢表达,借用孔融让梨则可以培养他们表达自己意愿能力。 孔融让梨没有错,只不过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用同一个方式来培养,这还需要家长多多观察,辩证的方法来讲故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