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食物,很多人都会说这个食物有营养要多吃,那个食物没有营养要少吃。自古以来,人们似乎习惯把某一类或某一种食物神圣化,就像皇帝追求长生不老药一般的追求高营养的食物,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大家心目中的营养食品不外乎有两点作用,一是具有营养价值,二是有保健价值,对维持良好健康状态、预防疾病有益。那日常生活中所谓的“高营养价值”食物真的如你所愿吗?
1、食物的营养素含量高不一定营养质量高
说到高血压,很多人建议补充高钾低钠的食物,第一推荐的食物便是香蕉。那香蕉是补钾的最佳来源吗?如下表所示,香蕉的钾含量的确很丰富,但它的营养质量指数呢?每100g香蕉中含钾256mg,其营养质量指数为3.25。但每100g番茄中含钾163mg,其营养质量指数为8。
营养质量指数越大说明该食物在该方面营养价值越高,更能补充该种营养素,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营养质量指数比营养素含量更有意义。你还会推荐香蕉补钾吗?
2、食物的营养素含量高不一定利用率高
很多人认为吃菠菜是补铁的最佳选择,那菠菜补铁的效果究竟怎样?每100g菠菜中铁的含量高达29mg,在同类蔬菜中含量第一。但别忘记菠菜中铁为非血红素铁,受膳食因素影响,在吸收前,必须与结合的有机物分离,而且必须在转化为亚铁后方可被吸收。同时菠菜中的草酸、植酸也会影响铁的吸收。而动物中的肝脏、瘦肉等血红素铁在体内吸收时就不受膳食中植酸、磷酸等的影响了。
食物利用率是指食物进入体内后被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食物利用率和食品本身提供的营养素含量、抗营养因子和在机体内的消化吸收均有关系。在选择补充食物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含量还要关注其吸收利用率。
3、食物的营养素含量高不一定在日常生活中摄入的多
说到补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虾皮,根据食物成分表,每100g虾皮中钙的含量高达991mg,含量的确不少,但是谁一次能摄入100g的虾皮?含量再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这么食用,补钙吃虾皮这样的食物还有意义吗?
4、食物本身营养价值高不一定加工后营养价值仍然高
食物本身营养价值高但通过烹饪、食品工业制作后你敢说它的营养价值高吗?
一方面食用在烹调过程中可以使食物成分发生变化,营养素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以矿物质和水溶性维生素损失最甚,从而影响了食物的营养价值。如米、面加工精度过高、淘洗次数太多、烹调温度过高,将损失较多的B族维生素,使营养价值降低。因此,食物加工烹调方式方法也是很重要的,直接关系到营养价值的高低。
另一方面食物通过食品加工企业的处理,将核桃加工为核桃饮料、水果制成果汁、面粉做成蛋糕,那这些加工后的食物还那么有营养吗?还是鼓励大家多吃天然食物。
5、一种食物中抗营养因素多不代表这一类食物都不好
关于抗营养因子也是人们大做文章的误区之一。大豆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大豆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素因子,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中不仅没有了这些抗营养素因子,还提高了大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再比如植酸,很多人担心植酸的摄入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其实凡是种子类食物均含有植酸。也就是说小米、玉米、大麦、燕麦中都含有植酸,那大家该怎么除去这些呢?其实不用担心,其一除去极个别食物,多数食物中的植酸含量只有零点几毫克,其二通过浸泡也能去除植酸。
蔬菜中的草酸的确会影响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但除去韭菜、苋菜等蔬菜中的草酸也是寥寥无几,不至于每餐食用绿色蔬菜都要焯水。
6、食物的营养价值具有相对性,对别人有益的食物不一定对你也有益
不同的个体身体、生理状态不一样,他人的营养素短板不一定是你的。而生活中大多人习惯一边倒,前段时间说吃红肉致癌,对于肥胖和各种慢性病的人来说过多的摄入红肉的确无益,但如果你是贫血患者或者营养不良的人,也要跟随不吃肉了吗?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呢,除去食物的品种、产地、部位、栽培或养殖方式、储存这些客观因素,重要的就是注意食物营养价值的相对性,判断其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营养素的比例是否适宜、营养素质量指数是否符合生理需求、营养素的利用率如何以及可食用量和烹饪方法。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能建立一个选择、烹饪食物的思路,不再是人与亦云。(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