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自古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重阳节,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登高: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格局,一登高山、登高塔皆可。传说古人对山神的崇拜,认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上山游玩,躲避灾祸。此时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而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和药材。久而久之形成了登高的习俗。 赏菊:菊花,长寿之花之,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季。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仿,遂有重阳赏菊之风俗。尤其是文人雅士,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佩茱萸: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可以杀虫消毒、逐寒祛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朝就已经很普遍。重阳这一天,人们采摘它的枝叶和果实,用红布缝制成小囊,佩带身上,认为可以避难消灾。事实上,重阳前后,秋雨潮湿,而热气也未退尽,衣物容易生霉,也易滋生蚊虫。而茱萸可以除虫防蛀,这与端午节燃艾的作用差不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