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树妈发现,当父母发现宝宝的行为呈现一些明显的特点时,经常会不自觉地给宝宝贴标签: “我家宝宝两岁,太好动了,感觉他一刻都停不下来似的,难道是多动症?我要不要带他去看看医生呀?” “我家宝宝一岁半已经会说不少词了,在家话可多了,一出门就死活不肯开口,这孩子怎么这么内向呢?” 这样的求助、吐槽在宝宝树圈子里屡见不鲜。宝树妈几乎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些家长的焦虑。然而,急着给宝宝贴标签,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 宝宝的可塑性很强,切忌过早定型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很强的可塑性,俗话说:“猫三天,狗四天。”说的就是宝宝的行为变化很快,年纪越小的宝宝,可塑性就越强。几乎没有宝宝在幼年时期就能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识,所以,父母给他们贴上了诸如“好动”“内向”的标签,只会让宝宝过早地将自己定型,无形中否定了其他的发展可能。 妈妈经验:我是二胎妈妈,老大十岁,我觉得圈子里很多父母太焦虑了。我家老大小时候比较文静,出门见到陌生人从不会主动接触,但我们从来不因此说她。自从上了自己喜欢的幼儿园,越来越多地参加集体活动后,她如今和陌生人说话变得特别得体和自信。邻居们现在还常说:“这孩子小时候和现在变化真大啊!”有了老大的例子,养老二时我们就更放松了。 贴标签,容易扼杀宝宝的创造力 宝宝的创造力与生俱来,但又非常依赖于父母的发现和培养。父母在给宝宝贴标签时,很多时候是在对他们做负面评价,而且通常会拿自己的宝宝和别的宝宝做比较,比如:“我家这个孩子,就是坐不住,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就不像你这样。”这种评价会给宝宝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即便是那些看上去很正面的评价,比如“这孩子就是胆子大”,也很容易让宝宝陷入比较的压力之中。 妈妈经验:壮壮从小就是个运动能力强的孩子,我们总是在不停地强调这个优点。直到有一次和邻居小朋友们一起去玩儿童攀岩,其他小朋友都兴奋地尝试过了,只有壮壮躲在一边,也不说话,我一再问他怎么了,孩子居然哇地哭了,原来他有点害怕攀岩,但又怕被别人说成运动能力差的孩子。我在这一刻才发现,我们平时给孩子贴的标签其实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