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特别好动,简直一刻也停不下来,直到累极了睡着为止。这是不是多动症啊?在门诊上,经常有孩子家长这么问我。”专家邢秋君说,其实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可爱之处,好动并非一定就是多动症。
多动症,“青睐”男孩
多动症,在医学上又称之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多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过度,同时可以合并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等。在学龄儿童中的患病率为3%-5%,男女孩发病率为(4-9):1。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所致的一种综合征。
“小儿最早何时出现ADHD的苗头?
专家说,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在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即会出现。婴儿期表现为好哭、易激惹、手足不停地舞动、兴奋少眠、难以养成有规律的饮食和排便习惯;会走路后活动明显较正常同龄儿增多,除了睡眠时间外,难以有安静的时刻。进幼儿园后不守纪律、好喧闹和捣乱,玩耍也无耐心,一个玩具玩一会儿就更换等,通常是ADHD的表现。
当然多动症最常见的表现还是注意缺陷,表现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常开小差,对老师的提问茫然不知或答非所问、做作业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影响而分心,平时做事也是丢三落四。而对有趣的电视节目、书刊、新奇的游戏等则会全神贯注或相对集中注意力(被动注意占优势)。
注意强度弱,维持时间短暂。ADHD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注意时间短暂。如10~12岁学生应能保持40分钟的专心听课时间。ADHD儿童则难以做到,极易疲劳和分散注意力。此外,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注意,正常儿童能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掌握住注意的对象和数量。如做作业时大脑要考虑问题、眼睛要看书中内容、手要写出答案、字要写在规定大小的地方,犹如汽车驾驶员手要掌握方向盘、脚要控制车速、眼要注视前方、耳要注意听周围声响一样,要恰到好处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而ADHD儿童如做作业容易漏题、串写、马虎、计算出现不应有的低级错误、难以按时完成作业等。
多动症如何鉴别
正常儿童也常有贪玩、好奇心强、好动、调皮、注意力分散等情况,而ADHD儿童的多动无目的性,需仔细观察其行为特征。医生通过家长和老师提供的完整病史及患儿的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采用量表评分、辅以相关检查排除神经精神性疾病后作出诊断。
多动症儿童如何治疗?
专家说,ADHD儿童的治疗需要家长、老师和医生共同采用心理支持、行为矫正、家庭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目前以行为矫正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得到肯定,行为治疗由治疗者根据患儿的情况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般采用的方法包括正性强化法(表扬、赞许、奖赏)、处罚法、消退法。当ADHD儿童症状明显,导致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下降,或有明显的行为异常时,可同时使用药物治疗。
对于在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就有好哭、少睡、注意力分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倔强等症状的孩子,在进行心理行为矫正的同时,应进行提高主动注意力的早期训练,这有助于减少或减轻ADHD的发生。此项训练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如晚饭后),在无任何外界干扰的环境下(如关掉电视、不接电话等),与患儿一起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如看图识字、识别几何图形和颜色、学习简单的计算和画画、学儿歌、讲故事、做手工等。训练的时间和内容应与小儿年龄和发育水平相适应。
从其能自我控制保持主动注意力的最短时间开始,一般需经3~4周时间,当已形成习惯,建立起良好的条件反射后,再逐渐延长每天的训练时间,如能持之以恒到学龄期,孩子的自控能力、主动注意力就会明显提高。
ADHD儿童的预后与病情轻重程度、是否及时有效治疗有关,那种认为ADHD儿童随着年龄增大症状会自然消失而不积极治疗的做法是错误的,对本病的预后很不利。总之ADHD儿童需要家长、老师、医生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包容与理解,由于他们旺盛的精力和好动的个性特征,成年后可选择适合的职业,如从事销售、文体艺术等职业。
而且,儿童多动症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家长们一定要及时给予足够细心的护理。以上这些治疗方式可以尝试,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他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逐步学会自我判断。希望所以的孩子都能远离疾病,健康成长。
8个要点区分好动和多动症
宝宝究竟是好动还是患了多动症,8个要点帮妈妈们发现两者区别。注意力的区别好动宝宝:宝宝虽然好动,但却...
1701
别轻易给宝宝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宝宝太活泼是多动症吗(指导专家: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 杨健)专家:宝宝好动是天性.
1994
孩子好动不是坏事!
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压抑孩子的好动,又能让孩子安静会?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一般不夸一个孩子好动。总不能...
2293
虽说一两岁的宝宝好动很正常,但也有些时候宝宝似乎是...
一两岁的宝宝活泼好动,喜欢通过制造声音、涂鸦等方式探索。有时,宝宝难以控制自己的动作和力度,就会制造...
2389
宝宝好动,如何做才能防止宝宝在家里发生意外?
答:随着宝宝的月龄的增加,宝宝的活动能力不断提高、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所以家长们应加强安全意识,...
2009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