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还不会说话,啼哭是他们表达情绪的唯一方式,也是他们唯一的语言。所以初为人母者,一定要学会这几种语言啊!
饥饿而哭:
哭声:这种哭声带有乞求,常常是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哭声响亮、节奏欢快,不少还伴有撅嘴歪头向周围探索的动作,当妈妈用手指触碰宝宝面颊时,宝宝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若把手拿开,不给喂哺,宝宝哭得会更厉害。一旦喂奶,哭声嘎然而止,吃饱后绝不再哭,还会露出笑容。
尿湿而哭
哭声:大多不会很大声,节奏也比急需喝奶时发出的哭嚎缓慢很多,但宝宝常伴有躯体转动不安,哭过几声后如无人应答会慢慢停止哭闹。
因累而哭:
有时候,父母给宝宝的刺激太多,使宝宝很兴奋。这些刺激让宝宝感到过于疲惫,而变得很无法入睡而大哭不已。如果父母看到宝宝常常哈欠连天,就是宝宝要睡觉的表示,父母可以把宝宝放在一个安静,黑暗的房间里,让宝宝休息。
因困而哭:
宝宝发出一阵阵不耐烦的哭声,伴随打哈欠双手揉搓鼻子和眼睛。这时候,妈妈要对宝宝说“宝宝困了,要睡觉了吗,妈妈和宝宝一起去睡觉吧。”同时尽快带宝宝回到他熟悉的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中,安抚他协助他入睡。
因热而哭:
哭声响亮有力,四肢舞动,皮肤潮红。这时候,要一边对宝宝说“宝宝是不是太热了,让妈妈帮你......”一边为宝宝减少衣被,或适当调整室内温度,或将宝宝移至凉爽的地方。若宝宝大汗淋漓,需及时擦汗换干爽衣被。
因冷而哭:
哭声轻微乏力,肢体少动甚至蜷缩,嘴唇发青手脚冰凉。同时一边对宝宝说“宝宝是不是太冷了,让妈妈帮你......”一边为宝宝增加衣被,或适当调整室内温度,或将宝宝移至温暖的地方。
惊吓而哭:
哭声:表现为短促的哭叫,声音非常尖锐而且急迫,孩子缩成一团,表示出十分害怕的样子。
作为家长,这个时候要抱紧搂宝宝,不时用面颊贴着宝宝的小脸,同时用语言安慰、鼓励孩子大胆。“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孩子受到较严重的惊吓,很可能会有延续几天的哭闹,而且大多发生在每天的同一时段,细心的父母可以在这一时候之前就对孩子进行安慰和保护,避免发生反复的哭闹。”
肠绞痛而哭:
肠绞痛仅仅是一个术语,指宝宝过度哭闹。一般发生在宝宝出生两周后至4个月的时间段内。宝宝在下午5-6点,或傍晚时哭闹,大人也被闹得精疲力尽。父母可以试着在手心上抹一点点橄榄油,两手使劲搓,搓到手掌发烫,然后捂在宝宝肚子上,轻轻帮宝宝按摩。这样反复8次,每次半分钟左右。
不舒服而哭:
哭声绵延不绝,伴随各种小动作,他的表情告诉你——他不舒服。这里说的“不舒服”是没有伴随其他不适症状的非疾病状态。应对方法:确定宝宝既不是因为饥饿,也不是因为尿湿或者其他常见的原因,这时候,请你务必从头到脚仔仔细细检查宝宝身体的每一处——也许你把宝宝喂得太撑了,也许他需要拍个嗝,也许他的小耳朵里进了点水,也许他想换个睡觉的姿势,也许尿布穿得太紧了......
所以努力学会掌握宝宝的专属语言,事半功倍啊!别再为宝宝无厘头的苦恼而愁眉不展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