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有个很有名的师范学校,学校会开放一些活动课(Playgroup),让负责老师带着还在师范学校上学的学生,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每次结束后,负责老师就会给这些学生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我们挺幸运的,已经参加两年了,我和负责老师Sarah非常熟了,因为我也总是去请教她,有过一两次我还申请她破例让我旁听之后的讲解。
有一次,活动课是玩“照镜子”的游戏,就是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面对面站着,孩子做一个动作,大人模仿一个;然后再倒过来,大人做一个动作,孩子模仿一个。但大人和孩子的配对是互相不熟悉的,也就是父母不能和自己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
其中有个小男孩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课,也许有些不适应,迟迟不肯做任何动作。和他对面站着的就是师范的学生,那个年轻的姑娘一直在鼓励这个男孩,“没事的,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动作。你真的很棒,你一定可以完成的。”但完全没用,那个男孩还是没做任何动作,呆呆地杵在那里。
这时,Sarah走过来替换了那个年轻的姑娘,她任何鼓励的话都没说,而是一本正经地开始模仿小男孩搓衣角的动作。那个小男孩一开始看到后,显然更加不自在了,就换成了把手放在背后,左右挪脚。于是,Sarah也跟着把手放在背后,开始左右挪脚。之后,男孩开始咬嘴唇,Sarah也开始咬嘴唇。就这样,慢慢地,这个男孩自己也笑了,紧张尴尬的气氛一扫而空。
总结环节时,我记得特别清楚,Sarah和那些学生们分享说,对待孩子,我们不仅要用肉眼看,还要用心去看。如果我们只用肉眼看,面前的那个男孩的确什么都没做,游戏无法进行;但如果我们用心去看,我们就会发现他要的不是套路似的鼓励,他要的是真正的“懂得”。而这份懂得只有用心去观察那些小细节,才能被捕捉到,这才是我们真正爱一个孩子的表现。
前段时间,老同事来纽约出差,我们两年没见了,聊啊聊啊,突然同事停下来说,“Jessica,你温柔好多啊。你有没有发现,你现在眼神和神态都是柔缓的,和以前很不一样了啊。”被他一提醒,自己也笑了,也许就是日常带小D的这些细节治愈了我很多的烦躁,因为要用心去看,那自己的心首先要静下来。
冬天给小D放的洗澡水,我一定是用自己手肘内侧的肌肤而不是手掌去试水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温是刚好的;小D每次买了新衣服穿之前我都必须水洗一下,并且一定要保证把衣服里面的商标什么的全部剪掉,不然怕因为摩擦引起皮肤红痒。
小D是个慢热的孩子,在家可以滔滔不绝是个小话痨,一旦遇到不熟悉的人或者环境她就会突然“失声”。这时,我总会发现她的一个小动作,就是左手右手握紧,那是她的害怕和紧张。以前我也总是鼓励,没事的,去啊。但现在我不那么做了,我会第一时间蹲下来,握住她的手,让她感受到妈妈传递给她的力量,告诉她说,“妈妈和你在一起,你是安全的。”
平时带小D时,她总有一段时间会一遍又一遍地说,“妈妈,我要这个;妈妈,我要那个”,我以前总是一一满足,直到她消耗完我的耐性后,我就对她“严肃了”。后来我仔细琢磨了她的要求和眼神,我才明白,原来她渴望的不是那些东西,她是在寻求我的关注。现在,我一定会停下自己在忙的事情,和她认真尽兴地玩上一会。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带小D越久,我越能体会Sarah当时说的话。真正的爱孩子,是希望给予她一个健康安全的外在环境,更希望给予她一个健康阳光的内在环境。
而要打造这样的内外环境,就是需要我们要打开“心眼”,用心去留意生活中那些不经意却重要的细节,用心去观察孩子那些不容易捕捉到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
成人的世界太赶也太功利了,常常让我们只关注那些表面最看得见,最光鲜的东西。但对待孩子时,我们会发现,真正关键的,就是那些看似不经意却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的事。
是的,这是我觉得的给孩子最好的爱,最好的爱,不只是轰轰烈烈挂在嘴边的,最好的爱,就是体现在这日复一日看似枯燥却需要用心和仔细的日常照料上。
最好的爱,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的侵入式,“我希望孩子应该怎么做”,最好的爱, 是不断地给予孩子“妈妈爱的就是你本来的模样”的笃定。
最好的爱,不是玩具的数量和单纯的陪伴时间,最好的爱,是我们真正可以“看到”孩子,读懂那些比语言更重要的表达。
(文章来源于 大J小D)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