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4个多月的陈砳砳进行亲子共读已经一年多了,从不会说话不会坐的时候开始,到现在小人已经知道拿着自己想读的绘本递给我,说“哇哦哇哦”(他给绘本起的名字),读到《MY DAD》《MY MUM》的还知道俯下身抱抱书里的爸爸妈妈,这都是亲子共读带给我的收获~
昨天还发现他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了
奶奶:你今天跟奶奶在楼下看到什么啦?
砳砳:mao~
奶奶:奶奶怎么叫那两只猫猫的?
砳砳:miao~
所以在这里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希望可以为更多的爸爸妈妈们提供参考~
1、亲子共读不需要挑时间、地点和形式——“随时都可以”
不挑时间的意思是不需要等宝宝多大或者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我是在陈砳砳三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给他读第一批绘本《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The wheels on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的,因为这些书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 有时候他趴着听我读累了,我还可以在其他时候唱给他听~ 对于低幼宝宝,《小熊宝宝》也是一套不错的开始亲子共读的书,因为情节简单,页数比较少,在宝宝注意力还不太集中的时候很适合。
不挑地点的意思是亲子共读不是一定要在家里进行,只要宝宝想读,哪里都可以。陈砳砳十个月的时候回妈妈老家,因为有长时间坐汽车的时候,如果他在安全座椅上坐的不耐烦了,读一本他喜欢的绘本又可以平静下来。有一次,爸爸妈妈和外婆轮流读了N编《滴滴滴,公共汽车》
(这一套四册书里陈砳砳最喜欢的是关于公共汽车和消防车的)
形式就更不用说了,我没有把亲子共读当做像刷牙洗脸喝奶那样每天固定时间必做的事情。正因为这样,陈砳砳从小就知道,只要他想读,就可以找到家里任何一个人,把书递过去,然后坐下。如果有更好玩的事情,他不想读,也不会有人拿着书来强迫他。我觉得,这样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也会让他更容易喜欢上亲子共读。
2、中英文同时进行
就像上面提到的,我没有在绘本语言上进行区分。家里既有中文绘本,也有英文绘本。这样的目的也是让他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中文这一种语言,可以在亲子共读的时候让他感受不同语言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在家里的交流同样如此,爷爷奶奶跟他说方言,爸爸妈妈跟他说普通话。所以,陈砳砳现在的掌握的词汇里既有方言,也有普通话,甚至还有英语papa(小猪佩奇)。
陈砳砳目前掌握的一些词汇不完全总结 (真·山东口音)
juju——橘子
meimei——草莓
qieqie——汽车
tutu,baitu——小白兔
peipei——纸片
pao——一泡尿
nainai,baba——奶奶,我要拉臭臭了
daqiu——打球
dada——(小猴子)坦坦
bei——笔
ceicei——蔬菜
ji——给
buji——不给
papa——小猪佩奇
xiexie——鞋子
ayi——阿姨
huhu——叔叔
wangwang——小狗
yeye——爷爷
nainai——奶奶
po——外婆
gonggong——外公
bear——熊
3、亲子共读需要你调动肢体语言,说的绘声绘色,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我本身音调比较高,所以读绘本的时候比较容易通过语音语调让陈砳砳的注意力集中在绘本上。像《皮特猫》《MY DAD》《小猴子坦坦的帽子》这些书,家长都可以配合书里的情节做一些夸张的语音语调或者肢体动作,让他更加身临其境。比如:读到皮特猫唱起“我爱我饿脏鞋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像唱歌一样唱出来,我配的是“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曲;《MY DAD》里“my father can wrestle with giants”也可以轻轻用手勾一下宝宝的脖子,做出摔跤的姿势;《小猴子坦坦的帽子》则可以在读到小猴子的帽子“啪”地掉到头上的时候,轻轻拍拍宝宝的头,假装帽子落到了头上。而对于那些文字比较少的绘本,比如《The Okay Book》里文字就非常少,家长可以适当地自己加一点东西,比如描述不同袜子、服装的颜色。
最后,有一点跟锻炼宝宝说话看似无关,其实有一定关联的就是辅食!
随着宝宝长大,家长可以渐进地给宝宝一些稍微有一点点超过他咀嚼能力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把所有食物打成泥状或者切成小小快,比如给个玉米啃一啃,或者草莓、西瓜直接给一个或者一片,让宝宝通过咀嚼充分锻炼嘴巴周围的肌肉,这样也能更好地说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