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便颜色不一样,次数增加或是减少了、(不)定时哭闹、睡眠时间少、睡觉不安慰、频繁打嗝、鼻塞、湿疹、红屁屁、枕秃、缺钙……等任何一点症状都会让新手妈妈紧张不已,担心自己的一点点疏忽伤害孩子的健康。鉴于最近咨询此类事情的家长特别多,特开此贴,老调重弹。 1、大便稀绿 宝宝的大便夹杂着奶瓣或发绿、发稀,妈妈就会紧张得不得了,以为是宝宝消化不良或患肠炎了,这其实是正常的,即使宝宝大便次数从3-4次增加到6-7次,这也是正常的,只要宝宝吃得好,腹部不涨,大便中没有过多的水分或便水分离的现象,就不是异常的。 如果孩子大便稀少而绿,每次吃奶间隔时间缩短,好像总吃不饱,可能是母乳不足了。每天在同一时间量体重,记录每天体重增加值,如果每天体重增加少于20克,或一周体重增加少于100克,则可以增加一次配方奶。 有的宝宝是乳糖不耐受出现大便次数增加,或发稀发绿,伴有泡沫。如果怀疑宝宝大便不正常与乳糖不耐受有关,可以及时向儿科医师咨询。如果确定宝宝乳糖不耐受,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尝试服用乳糖酶制剂。配方奶喂养的可以尝试更换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 2、宝宝一吃就拉 很多妈妈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宝宝奶一喝进去,马上就大便,尤其喝配方奶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是正常的,宝宝肠道神经发育不完整,肠道极易被激惹,宝宝的吸吮动作和吸进的奶液,都可能成为刺激源,刺激肠道蠕动加强、加快,结果就会一吃就拉。 3、宝宝腹泻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之内排出胎便,胎便呈粘稠墨绿色。胎便排出后,大便颜色逐渐转黄,3-4天转为正常新生儿大便。如果新生宝宝出生24小时仍没有排出胎便,要及时告诉医生,检查是否有肠梗阻。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金黄色,粘稠状,颗粒均匀,一天可达4-6次。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颜色比较淡,呈浅黄色,可成形,也可呈粘稠状,颗粒不太均匀,大便里有未被消化的奶瓣,一天1-2次。有的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也比较稀,次数比较多,色发绿,有时有些水分。 如果大便中水分很多,或便水分离,或大便呈稀绿色,或有较多粘液,或大便次数达10次以上,或有特殊的臭味,要意识到宝宝可能患了腹泻。如果宝宝精神好,除了大便不正常外,可只带大便到医院化验。 4、宝宝便秘 宝宝便秘应该先考虑妈妈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采取的喂养方式是否正确,宝宝摄入的乳量是否充足,然后针对可能的原因进行纠正。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容易发生便秘,大便呈条状、球状,不粘尿布。如果因为配方奶宝宝发生便秘,首先要考虑换不同品牌的配方奶,同时增加喂水量。 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不太会发生便秘,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发生便秘,妈妈首先要考虑奶量够不够,奶量不够,肠道内缺乏残渣,无法产生粪便,自然会出现便秘,乳量充足了,就不会出现便秘。 5、发烧 新生宝宝一般不太会发烧,如果担心宝宝体温不正常,家里可以预备一个温度计,最好是电子体温计或耳温计,感觉不对时就用温度计给宝宝凉凉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全,若穿或盖的太多,体温会上升,此时可打开包被,或换薄的衣服,过段时间再量体温。 6、鼻塞 新生宝宝鼻道相对狭窄,血管丰富,容易出现鼻粘膜水肿。新生儿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鼻粘膜血管出现扩张、收缩、鼻涕增多。如果没有及时帮宝宝把鼻涕清理出来,慢慢就会变成鼻痂堵塞鼻道,加重鼻塞的程度。 有些妈妈一看见宝宝鼻塞就以为是感冒,以为是着凉所致,关门关窗,给宝宝穿衣盖被,结果鼻塞越来越严重。新生儿不能捂,越捂鼻塞越严重,室内不通风,也会加重鼻塞。 7、宝宝出气呼哧呼哧的,喉咙中有痰 这几天有很多妈妈留言说宝宝好像嗓子里有痰,但又咳不出来,就给他吃了一些止咳化痰的药。其实喉咙中有痰,是正常的状态。现在天气变化距离,空气质量又很糟糕。当空气中的脏东西进入气管后,气管壁上的绒毛状物质会想方设法把它们赶出去。这些脏东西就是“痰”。所以,当宝宝有痰时,不要马上用止咳化痰的药物处理,而是要想办法帮宝宝把痰排出来。 让宝宝把痰吐出来的最好的方法是轻轻拍背。妈妈用胳膊托住宝宝的胸,让宝宝向前稍微倾斜,另一只手呈空拳状,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等分泌物移到宝宝咽部并咳入口腔时,妈妈手指套上纱布,把分泌物清理出来。如果宝宝把分泌物咽到消化道中,可能引发呕吐,这也是排出痰液的正常办法,妈妈不用紧张。适当给宝宝补充水分,也能稀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帮助痰液排出。 8、溢奶/吐奶/喷吐 宝宝溢奶和吐奶都较为常见,没有呕吐动作,只是随打嗝、腹部或全身用力等出现的没有痛苦表情的奶液反流甚至流出口腔的现象称为溢奶。伴有呕吐现象,且有痛苦表情的称为吐奶。 出现溢奶和吐奶的原因是新生儿肠胃发育不完整,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新生儿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若奶液的温度太低或吃的太急,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防止吐奶,首先不要让孩子吃的太急,可以用一种剪刀式的哺乳方式,将母乳的乳腺导管压住几个,减缓奶流速度。喂奶时,宝宝的头、上身始终要与水平位保持45度角,这样也会减少溢乳。还要让宝宝少食多餐。 其次,可以在吃奶中间停一下哺乳,给孩子拍拍背,因为有的婴儿胃里积气比较多,孩子不舒服,就会有大量吐奶的情况。吃完奶之后还要给宝宝拍嗝,用中空的手掌给孩子拍背、轻轻的振动,孩子会很舒服。有的孩子吃奶以后20分钟、半个小时还会吐奶,所以宝宝吃完奶后在婴儿车里一定要侧躺,防止吐奶窒息。 宝宝吐奶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及时将宝宝的身体侧过来,目的是让宝宝口内的奶从嘴角尽快流出来,如果宝宝在仰卧状态,在吐奶之后,你给他擦试的过程中,嘴里还有残留的奶,如果这个时候宝宝一呼吸,容易呼吸到肺里面。应该侧卧,然后再清理干净。 如果宝宝把所有吞咽下去的东西有力的喷吐出来,胃酸或呕吐物可以喷出几十公分,这是喷吐,出现这种状况时,立即给宝宝推天柱骨,揉板门,这两个手法是和胃止呕的。同时要给宝宝断食一段时间,或带宝宝来医院就诊。 9、打嗝 新生宝宝吃得太急或吃得哪里不对时,就会持续打嗝。最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用中指弹宝宝的足底,让宝宝哭,哭声停止后,打嗝往往也就停止了。如果妈妈用了这个方法发现效果不大,可能是妈妈心疼宝宝,不舍得用力,导致宝宝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够,可以再用点力试试看。 新生宝宝可以适当的让他哭一会会,这样能锻炼他的肺活量,让宝宝的肺完全张开,让气体交换更充沛。 除了弹足底,妈妈还可以按揉宝宝的内关穴。内关位于宝宝手腕的前部,把食指放在与手腕前部相对应的手腕背部,轻轻挤压按揉。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适当增加难度。 挤压胸部:妈妈面对宝宝,两手张开握住宝宝胸部两侧(拇指放在前胸部,四肢放在后背部),轻轻挤压一下,再松开,反复几次。 喂奶或喂水:给宝宝喂点水或喂点奶,都能让宝宝停止打嗝。 捂肚子:用力摩擦手掌,感觉手掌很热的时候,再用掌心捂住宝宝的肚子,轻轻按摩几下。这个方法最好爸爸来做,手掌更大! 如果以上这些方法都不奏效,爸爸妈妈也不用焦虑,这是正常的,宝宝打嗝自然会消失的。 10、睡眠不安稳 好多妈妈留言说月子里的宝宝睡眠很少,睡得特别不安稳,总是动来动去。 其实宝宝的睡眠和成人不一样,他们有两种不同的睡眠模式: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 深度睡眠(非REM睡眠)——在这种睡眠状态中,宝宝是静态的。偶尔他会打哈欠或眼皮跳动,他的呼吸很平稳。这种睡眠状态对宝宝的生长很重要,在深度睡眠中,宝宝会产生生长荷尔蒙,他会“在睡梦中长大”。但是深度睡眠阶段要宝宝4周后才会逐渐出现。 浅度睡眠(REM睡眠)——在这种睡眠状态中,宝宝时常移动身体,发出响声,他的呼吸也不平稳,眼睛一会儿张开一会闭合,这叫快速眼动。有些宝宝在浅睡眠状态还会伸伸懒腰、一会儿扭动一下小身体,一会儿伸一下胳膊,挥舞一下小拳头,一会儿又吮吸起自己的小手,或是嗯嗯的发出声响,扮出怪相…… 宝宝每经历15-20分钟的深度睡眠后会经历65-70分钟的浅度睡眠,在宝宝真正清醒过来之前还可能经历数次略为清醒之后又进入浅度睡眠的过程。因此,如果发现宝宝睡眠时间短,睡得不安稳,睡觉时动来动去、偶尔哭闹一两声,都是正常的。妈妈不用马上紧张的过去把宝宝抱起来,可能他正处于浅度睡眠中,可以什么也不做,在旁边静静的观察几分钟,只要没有明显的哭闹,可以先不用理会,可能过一会他又睡着了。如果宝宝一直持续哭闹,再把宝宝抱起来也不迟。妈妈太过紧张,会让原本处于浅睡眠中的宝宝醒来,慢慢就会养成哄着入睡的习惯。 睡眠时间的长短还与宝宝的气质类型、个性有关。我家仔仔就是,在医院的时候可以自己睡小床,回家那天开始,只要把他往小床上一放,不到5分钟,他就会把眼睛睁开,骨碌碌的四处望,这样折腾了四五次,我受不了了,就把他抱到我身边,让他挨着我睡,很快他就睡着了。有的宝宝就是天生气质敏感型,对于这样的宝宝妈妈可以考虑让他挨着你睡。只是睡眠过程中自己一定要警醒,以免发生意外。 11、生理性黄疸 宝宝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黄疸是因为新生宝宝出生后,过多的红细胞碎裂,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而此时的宝宝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比较低,过多的胆红素使新生儿出现黄疸。 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一到两周后会逐渐消退。宝宝黄疸通过大小便外排,所以宝妈一定要要好好喂宝宝,多拉多尿宝宝的黄疸退的就好。也可以让宝宝适当的晒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利于黄疸的消退,但是注意要直接接触阳光,不能隔着玻璃,让宝宝的皮肤尽量多一点裸露出来,同时不要让阳光直接照晒宝宝的眼睛! 如果宝宝黄疸进展特别快,特别严重,或者宝宝一周后,黄疸没有呈减轻反而加重,就要马上去医院。 12、生理性脱皮 新生儿出生两周左右,开始出现脱皮现象。有时候,感觉一晚上,宝宝稚嫩的皮肤开始爆皮,然后开始脱皮,宝宝就像涂了一层浆糊,干裂开来。这是正常现象,新生宝宝皮肤的最外层表皮,不断新陈代谢,旧的上皮细胞脱落,新的上皮细胞生成,出生时附着在宝宝皮肤上的胎脂,随着上皮细胞的脱落而脱落,这时宝宝就会出现脱皮。 13、生理性脱发&枕秃 有些宝宝在出生后几周内会出现脱发,原本浓密黑亮的头发,逐渐变得绵细、色淡、稀疏,有的宝宝还仿佛一夜之间,头发就掉光了。当宝宝出现这种状况时,妈妈不用着急,这是正常的。 有些宝宝还会出现枕秃,很多妈妈担心是不是缺钙引起的,其实,新生宝宝出现枕秃的原因主要是宝宝容易出汗,而宝宝一天24小时大多数时间都是躺着度过的,被汗浸湿的那一部分头皮不断与枕头磨蹭,那一块头发就会掉发明显。这是正常的,等宝宝大一点头发就会越来越好。不要一看到宝宝枕秃,就盲目的补钙。 14、粟粒疹和婴儿痤疮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宝宝出生后拥有一身完美的皮肤。但事实上很多宝宝出生时都患有皮疹或其他皮肤病,这些皮肤问题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宝宝出生后的数个星期。 皮疹的症状包括宝宝面部的针尖状粟粒疹,尤其是在鼻子、脸颊和前额部分,在宝宝的身体也可能出现这种症状。这些小肿块是由于宝宝脂腺堵塞造成的。婴儿痤疮和粟粒疹很相似,是由于宝宝的脂腺堵塞而形成的,也可能是毛囊堵塞造成的。 对于这两种皮肤问题,基本没有什么治疗的好办法,时间是最后的药物,随着宝宝的生长,皮肤问题很快就会解决。几周后,他就会拥有美丽的皮肤。 15、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是宝宝最常见的一种状况。有时候宝宝突然性大声哭叫,哭时面部渐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双足发凉,双手紧握,抱哄喂奶都不能缓解,这就是肠绞痛。肠绞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常发生在夜间,从出生后2周开始,持续到4个月。 引起肠绞痛的原因还没找到足够的证据,一般认为可能是控制肠壁蠕动的神经发育不成熟、腹部胀气或不良情绪的传染导致的。 如果宝宝肠绞痛,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揉肚子:在手上涂一层婴儿润肤霜或者婴儿油,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揉宝宝的小肚子,有助于排除肠道内的气体。 喂奶:这是最容易让孩子恢复平静的办法,吸吮让他拥有安全感,吃母乳还能有效的防止牛奶过敏的发生,所以,这通常也是妈妈们最先想到的招数。有些吃母乳的宝宝也经常有肠绞痛的问题,妈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中是否有可能引起过敏的成分,例如牛奶、咖啡或辛辣食物等,可以试着停止摄取这些食物,观察宝宝的反应。 襁褓:用小被子将宝宝轻轻包裹起来,让宝宝在襁褓里寻找最熟悉的记忆。襁褓的作用相当于妈妈的子宫,被包裹的感觉可以使宝宝找回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身体上的不适会逐渐减轻,慢慢安静下来。 侧睡:可以利用侧睡枕将孩子保持在侧卧位。这样的姿势对孩子的腹部有一定压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部疼痛。 声音的模仿:用嘴在宝宝耳边有节奏地发出“嘘嘘”的声音。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一直与妈妈腹部大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声音相伴,这种声音是有节奏且间断的。熟悉的声音会让宝宝有安全感。有些白色电器的声音也会有相似的效果,比如吹风机、吸尘器,所以往往在家中很嘈杂的时候,宝宝也会停止哭泣。 轻晃孩子或保持其趴着玩:将宝宝面朝下放在你的腿上,轻轻摇晃,也能起到一定的镇静效果。宝宝在子宫里通常是头朝下,平时妈妈在活动时,子宫里的宝宝也会感受到轻轻的晃动,和这个动作的感觉比较相似。有时将孩子置于俯卧位也会获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换个环境换个人: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怎么也搞不定的小人儿,带到医院,竟然呼呼睡得正香,或者索性交给爸爸,爸爸却觉得妈妈是小题大做,因为在他的怀抱里宝宝很快就停止了哭泣。 16、红屁屁 出现红屁屁是宝宝经常会出现的状况。尤其宝宝大一点,睡眠时间长了以后,潮湿的尿布浸着孩子,屁屁就会发红。天气变热时,或是大便没有及时更换,更容易红屁屁。 发现宝宝红屁屁或有尿布疹,一定要及时处理。每天大便后及时用清水清洗臀部。一定要用清水清洗,用湿纸巾擦是没有用的,有些褶皱部位清洗不到。洗完后,给宝宝涂一层护臀膏或其他有隔水作用的护肤霜,也可以尝试涂食用油如橄榄油、猪油、香油等。涂护臀膏时,要像涂面霜一样涂抹均匀,不要涂得太厚,太厚会影响皮肤吸收。尤其是女婴,涂得过厚,霜剂会移行到阴部,刺激外阴。 纸尿裤也是引起红屁屁的一个主要原因。宝宝出现红屁屁时,除了清洗护臀外,也要及时换别的品牌的纸尿裤给宝宝用用看。 17、脐疝 脐疝是由于腹压的作用,脐带残端逐渐增大,腹腔中的液体、肠管或大网膜进入脐带残端而形成。 新生儿哭闹、排便时,腹压增高,脐疝增大;睡眠安静时,脐疝减小,甚至看不见。可用纱布带将一元钱硬币按压在脐部,或等待脐疝在1-2岁时自愈。 如果脐疝过大或脐疝部位的皮肤颜色发生改变,发红甚至发紫,局部压力增高,膨出的脐疝不能被纳回去,宝宝剧烈哭闹,则可能是疝气嵌顿,则需要紧急就医,手术治疗。 18、腿纹不对称 腿纹不对称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髋关节脱位或者发育不良。正常人的股骨与骨盆之间有个髋关节,股骨头在髋关节内活动,走路姿势随意自然,大腿屈伸也很灵活。而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不能正常地留在关节内,滑到关节后上方,失去了正常的屈伸功能。 很多婴儿的腿纹不对称,不用太担心,只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看起来好像是“脱位”,如果实在担心,可以去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大多数小朋友到最后检查下来的结果都是正常的。 O或X型腿的判断误区 让宝宝身体放松直立,双膝并拢,如果此时双足无法并拢,即可判断为X型腿。如果用此方法测量宝宝属于X型腿,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宝宝足部发育会出现钟摆现象。宝宝从出生那一刻起,因为先天体质差异以及胎位的影响,下肢通常有类似O型腿的外型。这种O型腿随着学习走路负担体重,而有加重的倾向,约在一岁半时最明显。如果儿童生长板及成长机制运作正常,到了两岁左右,肢体会自动矫正回来,却也往往因为过度矫正,相对地产生了X型腿。超过4岁之后,成长平衡机制又再度被启动,到了6、7岁逐渐发育成正常。这种由O与X之间的交互变化,称为钟摆现象。 如果宝宝在处于足部发育的钟摆现象中,家长需要密切留意宝宝足部的发育情况,及时咨询儿童骨科医生,看是否需要采取矫正手段。 19、补钙 现在的妈妈都太注重补钙,所以缺钙的其实很少,补钙过量的很多。前几天有一个朋友问我,说她怀孕7个月,检查胎盘钙化,怎么办?这就是补钙过量导致的。对宝宝来说也是一样,大家都紧张的为宝宝补钙,常常出现补钙过量的状况。 不管宝宝是喝母乳还是配方奶,只要有正常喝奶,都不会缺钙。如果是预防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才是。医生一般建议在宝宝生后15天服用伊可新来补充维生素D,除此之外,让宝宝适当晒太阳也是补充维生素D,增加钙吸收的方法。同样也不能隔着玻璃晒,也要保护好宝宝的眼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