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服”背后
在儿童用药有些“盲目”的大背景下,诸多药品因不良反应及使用不当,使每年至少3万儿童致聋。同时,在药品研发环节中,儿童药的研发明显是弱项,并且缺乏临床试验者。 由此,现实中,孩子们在某种程度上不知不觉充当着药物试验品的角色,伤害变得不可避免。
案例:3岁的孩子患了感冒发烧,年轻的妈妈急忙去药店买药。在店员的推荐下,她买了一盒退烧药,回到家赶紧给孩子服用。结果,孩子的烧退了,却突发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
“酌量减半”用法被指极不科学很多药品说明书没有儿童用药剂量规定,或以“酌量减半”或“减量”标注,更多的只有一句话: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所谓“指导”是依据孩子体重和体表面积减量,而如何减量,则靠医生临床经验和儿童胖瘦不同进行换算。此种按成人药计算儿童剂量的做法,受到一些专家的质疑。
卫生部合理用药监测专家组成员、药学专家孙忠实表示,儿童肝、肾的解毒和排泄以及血脑屏障功能均不成熟,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按成人“缩小版”给儿童用药极不科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