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父母,是天底下头等难事。
是不是说到了你的心窝上了!
因为这个工作不需要考试,也不像开车,都需要一个驾驶证。做父母是人的一个基本的权利,没有人能够阻拦,也没有人来考量你,不需要上岗证。很多人自己还是懵懂的,匆匆忙忙地就开始了。
最可怕的是,在刚做父母的时候,很多父母连自己都没有捋清楚,就要开始考虑孩子的人生。
有人会说自己被日常的柴米油盐困住,哪有时间去学习,根本就不知如何引导孩子。心里只是带着期望,但是其实自己对孩子的期望能不能实现,没有一个底,基本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跟着感觉走,心情好管管,心情不好,不要惹我。
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幸福吗?
2
我经常会跟一些长辈讨论家里小辈们的成长教育。因为我出身农村,家里大部分亲戚都是农民,他们入城务工,拼着一份气力讨活,省吃俭用。
出于种种原因,他们要么把孩子留在老家上学,要么自己带在身边。能够被父母带在身边的还是幸运的,很多孩子是从老家休学后才来到父母所在的城市,回到父母的身边。从一个“留守儿童”直接变成一个休学青少年。
然后我问他们:“你想做什么呢?”
“不知道。”
“你有想过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没想过。"
“你还想继续读书吗?”
“不知道”
不管你怎么问,总是半低着头回答说不知道。
这一类孩子还是比较好的,没有直接甩脸走人,愿意听你问。
还有一种,是我见过最厉害的,你问他几句,他马上就警惕起来,对你竖起全部的尖刺,甚至拍桌子跟你吵,你敢教训他吗?说不定他还真像自己说的那样跳了。
我记得跟这些孩子长辈的交谈:我跟他们谈的时候,很多人总是会大声说,“我的孩子,想读到哪就读到哪?反正砸锅卖铁也要送,就算出国也要送”。豪言壮语永远摆在那儿,真正能够读很多书的人却不多,大部分孩子高中毕业就休学了,出国留学更加是一句不着调的牛皮话了。
这一次,我跟他们说,真正的教育绝不是你们的口号,更不是这种承诺,而是行动。我说你们总是说为孩子准备了读书的钱,话总是说的那么有底气,但是你们真正做了什么?有关心孩子学习上的难处吗?有在他们成长的时候好好地陪伴,关注过他们的内心,好好地深入沟通过吗?
看到他们惭愧的神色,我知道自己说的话有点重了,因为他们从来就不知道一个父亲应该为孩子做什么,一直觉得自己能够挣钱养家,供娃读书就是本职,何曾和孩子谈过梦想和其他的东西。
3
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往往自卑而沉默。
他们总是在为生活打拼,在为自己的不安全感挣更多的钱,很辛苦,但一直是又,忙又穷。
如果真正地没有从观念和行为上有所改变,要想鸡窝飞出个金凤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代比一代还要穷的原因,从教育中可以大致窥见一二。
这需要见识的增长,需要层次的提升。
而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三代才出贵族,暴发户可很难长久。
当然,刚刚说的是本身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自己也一直在社会底层打拼的父母。
那些中产阶级家庭和成功人的孩子呢?比如成功的老板大款们。
这个就从我一个朋友说的故事来看一下。
朋友是钢琴老师,她自己在平时上班的业余时间也接一些小课,就是给一些孩子做家庭教师,教教钢琴。
因为是私教,收费较高,所以能请钢琴私教的家庭肯定是比较好的家庭了,我每次问她,那些孩子应该很幸福吧?
“一点也不是你想的那样,我发现这些孩子更苦,因为他们基本看不到爸爸妈妈的。比如有一男孩子7岁,他的爸爸是酒店老总,给孩子选了最好的小学,还配备了专门的保姆,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每个星期有用不完的零花钱。但就是见不到父亲的面。”她说
“那他妈妈呢?”
“没有见过他妈妈,他一直跟着保姆生活。”
这样的孩子幸福吗?
拜托,很多时候,你指责孩子胆小软弱或者叛逆时,请先反观自己吧!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基。
心理学发现一个孩子的生活方式通常在4岁或者5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
而这个阶段家庭的影响最大。
只要在这个根上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后面,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为一个孩子的人格在家庭中形成,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也基本在原生家庭形成。
很多老师在学校被家长追问:
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上不去?
为什么我家孩子在学校表现这么差?
为什么我家孩子这一次还退步了?
为什么?
……
为什么你不问下你自己,你送到学校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父母?
4
一位做了九年班主任的老师说:“班里那些极度内向,很情绪化,很敏感的多是单亲或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有极个别的,穿最好的衣服,换最好看的男女朋友,上课睡觉,下课组局的孩子父母其实不乏很优秀的,成功商人,大学老师等等,但这些父母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很少和孩子相处,他们只给钱,给择校,但是没有培养和引导。
甚至总抱怨孩子这个年龄没有他们自己这个年龄段优秀。所以教育是个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的。其实如果更多父母学着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成长,疏导孩子几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比把希望寄托给名校好太多。“
一味要求孩子去飞,自己却懒如猪的父母,不要折磨孩子了。
因为优秀父母是不断地自我成长的。
会重视自我教育和孩子教育的投资。
这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心血。
我们真的很需要一张“父母从业资格证”。
需要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因为爱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爱也不是头脑一热,而需要方法,不断地学习。
做一个成长着、学习着的父母,是对孩子的负责。
毕竟,孩子选择了你做他的父母,而不是别人。(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