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致病病原体差不多,所以它们的症状具有相似性,今天,把它们放在一起讲解,有助于妈妈们更好地了解、区别及预防。
让我们来看看有关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10个问题~
一、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比较
◆都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
◆出疹位置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只在口腔咽喉部出现水疱、疱疹或溃疡;
手足口病可在口腔咽喉部、手心、足底出现疱疹,在臀部、膝盖还会出现皮疹;
◆病情轻重不一样
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烧退后注意护理大概7—10天即可痊愈;
手足口病分轻症和重症:轻症护理得当7天左右可恢复健康;但是重症手足口病则可引起脑膜炎、脊髓炎、肺水肿甚至导致死亡。(虽然重症的发生比例不高,但是妈妈依然不可掉以轻心,发生轻症时注意护理和观察,发现异常及早送医就诊,具体可看文末推荐阅读相关文章了解更多。)
◆感染高危人群不一样
疱疹性咽峡炎高危人群为1到7岁幼儿或儿童;
手足口病虽然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但主要高危感染人群为3岁以下幼儿;
2、两种疾病均可再被感染
虽然引起手足口病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但从下图我们可知,其他多种肠道病毒也能引起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也是如此。
宝宝感染肠道病毒后,会对当次感染的病毒产生抗体。但是,我们已经了解到,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如果下次被另一种肠道病毒感染,抵抗力不足那么依然会再次感染。
因为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手足口病,今年流行的病毒种型如果不同于往年曾经被感染过的病毒种型,那么孩子依然有被感染的可能。
所以,在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妈妈们都应当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
3、疱疹性咽峡炎可发展为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
如果宝宝确诊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应做好隔离做好护理尽早争取早日痊愈。
4、为何不需要抗生素治疗?
无论疱疹性咽峡还是手足口病,都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而抗生素(消炎药)只适用于细菌性感染引起的病症。验血后医生开具的诊断报告上如果明确是病毒感染,则无需服用抗生素(消炎药)。
5、不用抗生素治疗那该怎么办?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愈性疾病,没有特效治愈的药物,重要的良好的家庭护理。
无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宝宝被感染后,会经历2个不舒服的阶段:
一个是最初的发热阶段,妈妈需要做的是注意退烧和补充水分;
另一个是疱疹破溃后的溃疡疼痛阶段,会出现口水增多、进食困难的现象,妈妈要做的尽量让宝宝舒服些,譬如尽可能让宝宝喝凉水,一来减轻疼痛,二来可冲洗溃疡的创面促进愈合,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随着溃疡的愈合,疼痛感减退,孩子饮食慢慢恢复,身体也会慢慢康复。
6、接种疫苗可保证不会被感染吗?
目前市面上2款手足口病疫苗主要是预防EV71病毒,而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EV71疫苗只预防EV71病毒。其预防手足口病的整体效果约40%,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约67%和84%(推算结果)。陶老师呼吁大家应理性看待此保护率。
7、既然不能保证为何还要接种?
因为EV71是可能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元凶和病死率最高的病毒,因为它更容易侵犯人的神经系统,引起相关并发症如出现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而手足口病疫苗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能达到67%。所以,给抵抗力还未发育完全的孩子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且是很有必要的。
8、宝宝多大可接种手足口疫苗?
目前是市面上的2款手足口病疫苗接种时间为6月龄到3岁或5岁之间,具体接种时间和次数请参考所接种疫苗说明书。
虽然6个月前宝宝因为还带有来自母体的抵抗力,6个月之前的宝宝不在手足口病疫苗接种范围之内。但因成人也会被感染病毒,只不过因为抵抗力强不会表现出症状,所以疾病流行期间,成人外出回家后要注意洗手消毒,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幼小婴儿。
9、得过手足口病还需接种疫苗吗?
如果确认上次感染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是EV71,那么宝宝身体里已经有了对肠道病毒EV71的抗体,所以就不必再接种。如果不是,那么建议接种。
10、如何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肠道病毒从口鼻入侵引起,所以,应该这样预防:
预防肠道病毒,首先就是要杜绝并从口入,所以,勤洗手是关键;
注意生活和饮食卫生,吃熟食、不喝生水;
注意室内通风,注意寝具、玩具和日常用品的晾晒和消毒;
加强锻炼,选择空气清新的户外进行运动;
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人多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合,避免交叉感染;
肠道病毒潜伏期、发病期和病愈后都有传染性,当孩子不适时注意检查体温和咽喉及皮肤异常,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医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