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租车要告诉司机目的地,而教育孩子呢?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以需求为导向,要以市场经济的思维去培养孩子。未来的世界需要情商高,具有创新力的人才。这2方面做得最好的国家就是美国和德国了,一个以高效沟通文明,一个以精密制造著称。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终身的老师,孩子的学习榜样,所以为了孩子父母更应该学习。孩子的一些习惯、语言、沟通方式都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
养育孩子需要参考书本,但是不能完全依照书本,因为书本是平面的,而人是立体的,需要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中成长。所以说,环境的力量很强大,人是环境的产物。
育儿要务实,不务虚。跟孩子沟通,或者满足孩子需求,要考虑到这样做会在孩子身上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的结果是为了孩子成长?还是为了家长舒服有面子?比如说,家长为了孩子安静,对孩子撒谎,这样的效果非常有害,孩子会从家长身上知道,说的话只要能达到目的,是可以撒谎的。
我们要鼓励孩子,但鼓励的方法很重要,要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加以肯定,肯定孩子真实的事件,具体明确的事件,而不是空泛地说孩子你好棒啊,你好厉害啊。这样孩子会觉得心虚,甚至不知道说的是自己。当然看到孩子的进步,要拿孩子跟孩子自己比较,千万不能跟其他家孩子比较,其他家的孩子再好,跟你家孩子有什么关系呢?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肯定孩子的进步,孩子不能做到的事情,也要尝试,加以鼓励。
什么是爱?
我们整天说,我们爱孩子,但是什么是爱呢?
爱孩子,就是要以孩子的需求为主,给予孩子想要的,而不是父母认为需要的。以孩子为主,孩子感受到的才叫爱。
什么是私?
以父母为主,不顾孩子的感受,叫私。
这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是你满足孩子的需求是为了什么?如果孩子真的有需求并且合理,可以按孩子的需求来,如果你认为不合理,可以拒绝孩子。因为就算你不拒绝,未来孩子进入社会,一样会被拒绝,不如自己一开始就主动训练孩子接受被拒绝的能力。如果买,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不再烦自己,那么这种行为就是自私的,父母为了孩子不再闹腾,就满足孩子需求,那样孩子就懂得父母的底线。在跟3岁及以上的孩子交流中,要给孩子的行为做规范,对任何需求做定项,并且坚持。
中途看了一个视频,《我是演说家》,一个国家心理二级治疗师,吴月波讲自己的经历的故事,表明语言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骂和责备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在跟孩子的相处过程中,父母一些极端行为,要想到后果。只有懂得种庄稼技能的农民才是好农民,同样,只有懂得教育孩子之道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如果只靠说我爱你,是没办法教育好孩子的。孩子与父母冲突,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不是孩子。
对于1到3岁的孩子,最好就是待在父母身边养育,如果放在远方,孩子一辈子都会有心理负担,一辈子都会有被遗弃的感觉,为了弥补内心被爱的渴望,被接纳的需求,一辈子会苦苦追寻。同时,因为不会沟通,很难与人相处。如果真的遇到孩子不会沟通,脾气暴躁,父母能做的,就是陪在身边,告诉孩子自己在这里,等待着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同时也等孩子不再抗拒的时候,慢慢靠近孩子。每一个在情绪中的孩子,都不容易。只有孩子接纳父母,才会听父母的话。
为什么要学习?
父母的学习,是为了学会跟孩子沟通互动的能力。孩子最先对自己的父母有感觉,所以在交友婚恋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找父母一样的人。一个女人,自己的学习,影响了自己的孩子,同时自己的孩子会把好的方法,交给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家庭模式,在三代人之间延续传播。
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如果是为了孩子,一定要守住底线,给予孩子爱和自由,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如果是为了自己,那是自私的。所以父母在做决定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标准,并且践行。
一个妈妈,自己全职带2个男孩,老公要挣钱养家,她能体谅老公,体谅孩子,但是所有的重担在自己身上,情绪焦虑压抑,在分享的过程中就哭了。真的可以看出她的内心焦虑,同时在原生家庭也一样压抑。如果不懂的,也许会认为那个妈妈矫情,以前家里多少个孩子一样过什么之类的。不要扯蛋,社会在变,经济发展迅速,一个全职妈妈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很多看似无解的事情,其实我们如果做不到,就要大声的说出来。如果妈妈的情绪都处理不好,孩子一样是教育不好的。所以,作为一个妈妈,更应该学习,知道自己的能力,并且不断成长,以便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
同时,家长要保持做家长的尊严。孩子的行为,如果接纳,就不要在乎外界的声音,不能接纳,就要坚决改变。自己能做到的,孩子一样能做到,孩子的一切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家庭的问题。
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家长需要耐心,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爱和自由中成长。(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