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也有同感: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好好的,一上幼儿园就变得“体弱多病”了呢?
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宝宝平时受到到良好的照顾,身体的抗寒抗疲劳能力较差。二是宝宝没有集体生活的经历,平时较少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身体的抗病原体能力较差。孩子在受寒或疲劳时,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这时,如果再遇到病原体侵袭,就很容易生病了。
让我们了解一下孩子的抗病能力是如何产生的。机体抗病能力有先天的和后天获得的两种。在正常情况下,每个新生儿都会得到正常的先天抗病能力(即先天免疫力);而后天免疫力(又称获得性免疫),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细胞要在出生后才逐渐发育成熟,在出生的6个月内,产生的抗体是很少的。
宝宝从母体得到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在出生6个月时基本消耗完,此时,他(她)的抵抗力最弱,最容易患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抗体的产生能力也逐渐增加,通常,孩子在3岁以后,机体抗病能力较3岁前会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抗体是高度特异性的,只有当孩子的机体受到某一种病原体的侵袭后,才会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
所以,即使宝宝身体发育正常,也并不意味着他(她)的机体对各种病原体都有抗病力。如果孩于平时接触的病原体(细菌、病毒)的种类少,他(她)的机体对那些没有接触到的病原体就缺少了特定的抗体,也就是说该病原体没有抵抗力。当小宝从一个被精心照顾的小环境进入到集体的大环境后,他(她)的饮食起居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理上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小宝接触的小朋友多了,环境复杂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数就会相应增多。
但是小宝的身体对各种接触到的病原体也会产生抗体,所以他(她)的抗病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对宝宝来说,在集体的大环境中接触各种病原体是不可避免的,当他(她)有了患病的迹象时,爸爸妈妈一来要积极给孩子治疗,二来要让孩子在患病时得到很好的休息,避免疾病加重。平时应该让孩子多锻炼,多活动,以提高身体的抗寒抗疲劳能力。(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