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人就哭的尴尬
典型场景:
小叶子是个7个月的女孩子,长的像洋娃娃似得,人见人爱,小区的男女老少都喜欢她,小家伙也不怯生,谁抱都行,妈妈一度为宝贝女儿的阳光性情得意,可是好景不长,麻烦来了,一夜之间,原本见人就笑、谁抱跟谁的小家伙突然变了个人似得,再也不要别人碰了,只让妈妈抱,即使是原本抱过她几次的阿姨,现在也别想再把她接过去,更让妈妈尴尬的是,有时候别人刚想逗她,撇嘴就哭了,弄的对方很尴尬,妈妈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原本活泼开朗的小家伙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不上台面,情急之中,妈妈听信了小叶子奶奶的办法,没事就抱小叶子到人多的地方去,试图让小家伙习惯跟陌生人接触,结果小叶子却更退缩了,有时候甚至吓的紧紧抱住妈妈的脖子……
善待建议:
小叶子的反应其实很正常,因为孩子到了6个月之后,一般都会经历一个怯生的阶段,这标志孩子正在形成跟妈妈之间的亲子依恋,智力已经发育到能区分妈妈和其他人的程度,但由于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还没有建立好,排斥陌生人也是很正常的。
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千万不要着急,要理解这是孩子的心理在正常向前发展的表现,而且消退这种行为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巩固亲子关系,让孩子确认自己的爱,这样孩子才能获得面对外界的情感支持和内心力量,那么如何尽量避免发生孩子怯生让对方难堪的情况呢?
不妨在孩子接触陌生人前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工作。比如,考虑到孩子尚未建立对陌生人的好感时,往往会戒备心很重,就不妨提醒对方不要急于跟孩子有肢体接触,可以先通过夸赞孩子、拿玩具给孩子玩等方式拉近跟孩子的距离,然后再慢慢接近孩子。
另外,孩子容易害怕特定群体,比如戴着墨镜、蓄着大胡子的人,在跟这些人接触前,可以先提醒对方去掉墨镜等可以去除的“可怕”特征,然后再采用刚才提到的办法循序渐进的跟孩子互动。当然,也可能会出现无论如何努力,孩子都难以接受对方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就不妨做好解释工作,以便消除对方的挫折感和对孩子可能的误解。
2、吞吃食品包装袋
典型场景:鹏鹏是个8个月大的小男孩,有一天妈妈在厨房里忙活,让前来探望的小姨看护一下小家伙,小姨就一边吃着小零食一边走进来逗小家伙,逗了一会儿后,小姨去卫生间洗手,刚进去不久,就听到姐姐在卧室里大叫,“哎呀,怎么吃进去啦!一天忘记给你带小手套就闯祸!”小姨出来一看,天,原来鹏鹏这个小家伙把小姨丢在床上的零食包装袋给放到嘴巴里了,幸亏只塞进去一部分,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善待建议:
一岁以内的孩子,一般还处在口手敏感期,嘴巴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工具,喜欢把拿到手的东西放进嘴巴里尝试一下,这对他们来说是在正常不过的反应。
然而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有的家长因此喜欢给孩子带上小手套,这样的确可以避免孩子吃进细菌或危险品的风险,但从孩子的心理发育角度来说,却是不那么可取的行为。
因为这会在无形中阻断孩子探索世界、认知世界的过程,比较好的做法是把孩子的小手洗干净,同时做好监护工作,坦然提供不同性状、干净无毒、没有安全风险的东西给她玩,塞进嘴巴也没关系的,那些不宜被小家伙拿到的东西,则最好不要出现在他触手可及的视野里。
3、乱扔东西的苦恼
典型场景:爸爸妈妈带11个月的彤彤去黄阿姨家里玩,中午,妈妈正抱着小家伙吃饭,小家伙突然饶有兴趣地把玩具扔在了地上,爸爸忙过去捡起来,递给她,没想到小家伙笑嘻嘻地从爸爸手里接过之后,“啪嗒”一下又扔到了地上,还看着爸爸妈妈的脸笑,一副得意的样子,爸爸又拣,她开心地又扔,妈妈还以为她不要玩了,就让爸爸收起来,谁知小家伙一看把玩具拿走了,就哇的一下哭出来…..
善待方案:
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在学习区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通过这种游戏体验成长的快乐是很自然的,如果成人能够多配合小家伙做做这类游戏,耐心一点,孩子扔了就帮他们捡起来,让他们玩的痛快点,甚至提供不同质地和性状的东西让他们扔(提供的物品要排除安全隐患),则他们不仅可以从中体验到不同物体扔下去的感觉,还有助于他们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典型场景:岚岚1岁5个月了,越来越喜欢自己动手倒腾东西,妈妈每次给她喂饭时非要自己也拿个勺子在里面舀,结果每每把饭洒的到处都是,自己也吃不到嘴里多少,妈妈真是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善待方案:
根据心理学中的“自发使用原理”,孩子在发展手部精细动作的过程中,往往喜欢及时运用刚刚学会的本领,再加上此时的宝宝已经开始萌发自我意识,喜欢自己动手也是很正常的。
妈妈要尊重孩子的愿望,给她提供动手的机会,如果担心这样会给看护工作带来麻烦,可以采取一些配合措施,比如,在孩子的碗底下或桌子旁垫上报纸,这样孩子即使弄撒饭粒,收拾起来也会便当很多;
如果孩子不反对,也可以在任由孩子勺着吃的同时,家长也拿个勺子在一边喂她。这样,既满足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愿望,又不会影响她进食的量。
典型场景:1岁9个月的琪琪,越来越喜欢穿大人的鞋,看到大人的鞋子就忍不住把小脚套进去,今天姑姑穿了一双拖鞋,上面有蝴蝶结与钻,琪琪看了说好看,便要穿,将自己的小凉鞋粘带一撕,用脚一甩便将自己的鞋给蹬掉了。然后便穿着袜子的脚踩在地上,穿着小姑姑的鞋子到处走,走了一中午,下午妈妈下班回来,又走了半个多小时才舍得换回自己的鞋子,还不过瘾,还将奶奶的拖鞋穿着走了好几趟,觉得不过瘾,要求妈妈也将鞋子脱下来给她穿,我告诉她,妈妈的是运动鞋,太大了,她不依,仍坚持要穿……
善待建议:
孩子喜欢穿成人的鞋子、衣服之类的行为,有的心理学家将其解释为“自居作用”,即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模仿,把自己变成和那个成人一样的人,比如,漂亮的姑姑、能干的奶奶、优雅的妈妈等,这种模仿的意义,远远超过好玩的游戏本身,其背后潜藏着孩子对那个成人的认同感,关系到孩子今后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
从另一个角度,孩子喜欢穿大人衣装的行为也折射了他们渴望长大的“情结”,弱小的他们渴望像成人一样有力量,就选择了这种在表面上模仿成人着装的行为。
不管怎么说,孩子的这种行为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蓄意要给成人制造麻烦,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不粗暴干涉他们,但为了减少安全风险,在孩子喜欢动辄穿成人鞋子的年龄里,家长最好避免穿那种容易带来安全隐患的高跟鞋。
典型场景:一岁半的坤坤对指认东西越来越感兴趣,每次新认识一种小动物什么的,都会激动的伺机给妈妈看,最近妈妈教他认识了小狗,小家伙对这种小动物可来了劲,看到图片上的小狗或者现实中的小狗就得意地指认它们,妈妈当然很开心儿子这么聪明,然而今天却发生了让娘俩不快的一幕,那就是坤坤看到一只小猫咪后,指着告诉妈妈那是“狗狗”,妈妈连忙纠正,说那么不是“狗狗”,是“猫猫”,小家伙不开心,坚持说那就是狗狗,还气的上来推妈妈……
善待建议:
孩子在语言发展初期,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很容易出现词汇的“外延扩大”或“外延缩小”现象,坤坤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外延扩大,很可能他从妈妈教的小狗概念里那里知道了小狗是一种“毛茸茸的、四条腿的动物”,看到同样特征的猫,就这么认为了。
而且,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萌芽,很容易坚决地维护自己的主张,不接受妈妈的纠正也在所难免了。
认识到这一点后,妈妈可以在以后在教坤坤认识事物时,尽量精确的描述,尤其帮坤坤掌握该事物的关键特征,这样孩子指鹿为马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当然,万一发现了指鹿为马的现象,孩子不高兴妈妈当场纠正时也不必强行矫正,以后妈妈再看到那种被错指的事物,依然坚持正确的称呼就行了,孩子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会慢慢接受的。
请善待2岁宝宝爱帮“倒忙”
2岁左右的宝宝很喜欢抢着做事情:明明不会包饺子却硬要来,结果搞到满桌都是面粉;才刚学会穿衣服,就嚷嚷...
1741
接下来两周耐心等待,做好宝宝出生的准备。
嗨,亲爱的你,今天你已经怀孕37周零6天了,请继续保持这份淡然的心情,善待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朝夕。这段...
2099
你可能出现下背部痛,如果以前没有这种疼痛,一定要...
亲爱的准妈妈,今天你已经怀孕32周零6天了,请继续保持乐观的心态,努力善待每一个朝夕吧!再过几周宝宝...
2205
体内血容量增加了40%-45%,你的心脏承受着巨大的负担...
准妈妈请继续保持良好的心绪,善待光阴,享受生命中每一段难忘的历程。最近你可能发现自己.
1909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