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在发现鬓边的白发,或者是发现自己记忆力下降时,调侃一句“我老了”。殊不知这句话会给身旁的孩子,带来怎样的不安。妈妈你没有老!前几天,记忆力差得爆表的我又找不着宝宝的东西了。
宝宝问我:“妈妈,你怎么不记得放哪里了啊”?我随口答她:“因为我老了啊”。
谁知这句话引起宝宝极大的反应,她先是停顿了片刻,不知道在想什么,随后很大声地说:“妈妈你没有老!”过了一会儿她还提出佐证:“你看你都没有长胡子呢”。
这句话引起我们的哄堂大笑。宝宝气急败坏地大叫:“你们不许笑”!我们只好强行止住了笑。
看到她都快要哭了,我赶紧向她保证我们不是在嘲笑她。等她稍微平复一些,我再跟她解释妈妈是女生,女生是不会长胡子的。
谁知我不说这句还好,一说这句话,已经消停的宝宝又变得激动起来,反复大声说:“你没有老,你不会长胡子也没有老”!
我突然意识到,宝宝是在害怕,她害怕我变老。也许在孩子的意识中,老了,就表示快要死了。我想起去年的一天,正在玩积木的宝宝突然问我:“妈妈,你死了吗”?
我平静地回答她:“还没有”。
宝宝立即扔下积木欢呼起来:“太好了!太好了!妈妈还没有死,真是太好了”!我很无语地看着宝宝不停地上举双手,高兴地蹦跳起来,嘴里大声说:“耶!耶!耶!”
妈妈,你能等我一起死吗?写到这里,我想起大宝像这么大的时候,也有过相似的经历:那时候,大宝在上幼儿园小班,有一天在故事书里听到小动物死了,就问我:死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样子的。
说实话,这个问题真的很不好回答,我费劲口舌以她能理解能接受的方式,向她解释了什么是死:死了,就是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睡着了一样,但是永远不会再醒来,再也不会吃饭、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了。大宝接着问我:“然后呢”?
我想,如果告诉孩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似乎有点残忍,于是告诉她,人死了就去天上做星星了。“去天上做星星”,是给孩子的一个安慰,让孩子觉得亲人并没有彻底消失,只是换一种方式陪着他而已。
当时大宝似乎没怎么纠结这个问题,可是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反复提出与死亡相关的问题,比如:妈妈,你也会死吗?你什么时候死?你做星星了还会爱我吗?你死了就再也不管我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问题让我好生为难,不能欺骗孩子,又无法全部直说,何况我自己也解释不清楚。
最后大宝问我:“妈妈,你会比我先死吗?”我说是的!大宝就开始大哭!在孩子的意识里,生命是无限的,妈妈是永远存在的。她不能接受有一天,妈妈会抛开她,自己先走了,把她孤零零地留在这个世上。这个世界对她来说,是如此的陌生,充满了未知和恐惧。她无法想象,失去妈妈的陪伴后,要怎么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
我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安抚大宝。我向她保证,我一定会努力让自己晚一点死,保证还可以陪她很久很久。大宝问我:“要怎么样才能活得更久呢”?我想了想说:“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吃有营养的健康的食物”。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和她正躺在床上准备午睡。
大宝听我说完立即叫我爬起来锻炼身体,我只好做了几个仰卧起坐。然后她跟我确认:“这样你就能活很久了吗”?我说是的。她又问我:“你能等我一起死吗?”我想了想,承诺她:“好吧,我等你”。大宝听了这句话,兴奋得在床上蹦跳起来,就和前面提到过小诺知道“妈妈还没有死”时的反应一模一样,也是双手反复上举,不停地欢呼:“耶!耶!耶!”
孩子和我们一样,惧怕的其实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惧怕被遗弃。妈妈死了,对孩子来说,就是某种意义上的遗弃。(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