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关孩子听音乐的实验
199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者戈登.肖做了一个实验。他让一群大孩子先进行一轮比纳智力测试,接着让这些孩子听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10分钟后再对这些孩子进行比纳智力测试,发现孩子们的智商提高了9个百分点。因此,他们推测经常听莫扎特音乐的孩子会变得聪明。这个结论迅速风靡全球,并引发了“莫扎特效应”,无数家庭夜以继日地在家里给孩子播放莫扎特的音乐。
后来有不少世界各地的心理学家多次研究,得到的结论也不一致。有些研究结果证实“莫扎特效应”真实存在,有些研究结论认为“莫扎特效应”纯属瞎扯。
最新的有关研究来自2016年中国的科学家尧德中的研究,他创意性地让一群小老鼠听莫扎特的音乐,发现小老鼠的新生神经元有所增加,证实“莫扎特效应”的确对儿童智力有正面的影响。
那么到底听音乐对孩子有好处吗?
1)孩子容易有正面的情绪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凡是高低起伏有规律、旋律明快的音乐,会让孩子心情轻快愉悦。18世纪也曾有科学家检测人们听音乐时的身体指标,他们发现,当人听音乐时,人体的心跳、脑电波、脉搏会跟音乐同步,会产生共鸣效应。音乐所传达的情绪,人能感同身受。所以,父母如果给生气的小宝宝或脾气暴躁的幼儿听一段快乐的音乐,他们的情绪很可能会瞬间转变。
我的女儿脾气有些坏,常常会因为大人不给吃的而生气哭闹。有一次她再次嘟着嘴巴时,我用手机播放了一首节奏欢快的儿歌,她立即鼓掌微笑,完全忘记了前一刻为啥哭闹。看来欢快音乐是哄娃必备神器呀。
2)孩子容易有正面的行为效应
欢快的音乐给孩子带来愉悦的情绪,愉悦的情绪容易带来孩子一些列正面的行为效应,俗称“心情好啥都顺”效应。比如孩子们会做事情更为积极、抗挫折能力更强、有利于吸收新知识,记忆力会更好等。为什么幼儿园课间活动时会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那是因为学者们很早就发现,孩子们听快乐音乐后,在进行新一轮的学习或人际交往会有更积极的表现。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对儿童记忆可能有正面作用:
这方面,有来自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教授陈瑞燕的研究——常听音乐的孩子语言记忆力较好;有来自圣约翰大学心理学家杰弗理.费根的研究——听音乐的婴儿能较好地记忆汽车模型;还有来自中国科学家尧德中的小老鼠听音乐研究——听完音乐的小老鼠脑部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因子的水平有变化。
▷父母该从小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音乐?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或孩子,其实对音乐有不同的偏好。英国心理学家舒特.戴森认为,7岁前的孩子,他们会经历这样的音乐发展规律:
0岁—1岁,偏爱纯音乐;
1岁—2岁,会“咿呀”歌唱,自发“创作”音乐,并意图让动作与节奏同步;
2岁—3岁,会模仿听过的音乐,并喜欢带上表演元素;
3岁—4岁,能敏感地感知旋律;
4岁—5岁,能辨别高音和音区,还能长时间坐下来聆听音乐;
5岁—6岁,能辨别相同旋律的音乐;
6岁—7岁,能尝试高音歌唱。
所以,父母该从小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音乐?其实没有明显的分界,不过年龄越小的宝宝,父母可以选择轻快的纯音乐,随着孩子年龄渐长,父母可以让孩子听带歌词的儿歌或带快乐舞蹈的歌曲。
拿我的两个孩子为例:5岁的儿子,钟爱旋律强劲的的士高音乐,还经常煞有其事地自创舞蹈;1岁的女儿,喜欢快乐儿歌,有时还“咿咿呀呀”自编歌儿,听到音乐也会跳舞。孩子们常常从音乐得到快乐,大人也常常被孩子们的投入和沉浸而情绪受到感染。但总的来说,幼儿说建议父母常让孩子听轻快的音乐,而不是低沉忧郁的音乐,因为孩子能与音乐产生情绪共鸣。(来源于网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