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考拉妈妈。今天咱们聊聊家庭中出现了育儿分歧,该怎么办~先来看个例子:
场景一
“儿子,去,爬上去!你是最勇敢的!”爸爸对儿子说。
“别别别,不能爬宝贝,会摔下来的!”在一旁的妈妈赶紧阻止。
“人家是男子汉,男孩就得让他勇敢一点。”
“那你好好保护他,注意安全啊~”
“没问题,来,爸爸保护你。”
在爸爸的保护下,孩子战战兢兢地爬上了滑梯,等他站稳以后,他也因为自己的勇敢而露出了得意的笑。
场景二
“儿子,去,爬上去!你是最勇敢的!”爸爸对儿子说。
“疯了!摔下来怎么办?有你这样的爸爸吗?”妈妈一下急了。
“人家是男子汉,你知道怎么养男孩吗?男孩不就得让他勇敢一点?”
“勇敢也不是这样勇敢的好吗?安全才是第一位的行吗?我就问你摔下来怎么办?”
“……”
妈妈一把抢过孩子抱走了,离滑梯远远的,孩子被妈妈的态度吓坏了,嗷的一下哭了起来。
同样的场景,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是很不一样?
哈哈哈,考拉妈妈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想说的是:在育儿问题上,分歧总是难免的,我们也不能在所有育儿问题上把育儿分歧都消灭得光光的,所以,我们不如换一种态度去理性的对待生活中小的分歧。
在养娃理念这件事上,肯定无法事事达成一致,但在孩子面前,只要家庭成员不因为观点不同而大动干戈,大家平和而冷静地协商这些差异,让孩子自己去适应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对孩子来说,也未必不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体验。
家庭成员对待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其实就像一个社会缩影,不同的育儿观念可以让孩子知道社会的多元化,让孩子看到人与人观点的差异化,这样他到了社会上,有自己的社交以后,他也能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也会积累一些解决冲突的经验。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作为家庭的每个个体,在育儿问题有有不同的观点,太正常了。
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接受的也是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以,在育儿问题上出现差异是肯定的,当我们面对自己孩子的某个行为时,有时候反应是一样的,但有的时候又不一样,就是因为两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价值观不可能完全吻合。
所以,当你理解:每个人的育儿观点不同,是件太正常的事!你可能就会更心平气和地对待生活中的一些育儿分歧和观点冲突。
在对待考拉的问题上,其实,我和考拉爸爸也一直存在很多小的分歧。
比如,考拉爸爸带考拉的方式就比较“粗糙”,他不会因为考拉衣袖有一点湿就一定得换下来,不会在意考拉偶尔有一两顿没有吃饱,不会因为考拉攀高爬低就大呼小叫,当然,他带考拉外出也不会因为考拉撒点小娇就答应给考拉买发箍买花环,因为他觉得家里已经有十个了。
而我则非常“精细”,考拉要是一天不好好吃饭我就会有点焦虑,会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在户外我会小心翼翼地看护好他,时刻提醒她注意安全。我会一个人带考拉逛街,给她买好看的发箍买好看的发卡,尽管家里已经有10个了,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小米从外面回到家说渴。
小米妈妈从厨房的水壶里倒了一杯凉水给小米喝。
小米的奶奶看到了,立马阻止:你怎么给他喝凉水?
小米妈妈有点不高兴:我平时都给他喝凉水啊?专家都说没事儿,而且你看他不也挺好的吗?
小米的奶奶怒了:难怪他三天两头说自己肚子不舒服,原来你总是给他喝凉水!
说着,小米的奶奶一把抢过小米手上的水杯,啪的一下重重地放到桌子上。
小米妈妈气得摔门进了屋。
在一边的小米吓得哇哇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妈妈、奶奶你们都别生气了……
看,比起育儿观点和育儿方式的不一致,更可怕的是不是大家非要就某个细枝末节的问题毫不退让,甚至剑拔弩张。
其实,在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孩子好”这个大方向都是一样的,我们更多的冲突来自生活中相互不妥协的细节,而这些细节重要吗?比起给孩子一种有安全感的生活环境,这些细节真的一点不重要。
孩子今天少吃一点饭怎么了?
孩子喝了几口凉水怎么了?
孩子多吹了几分钟空调怎么了?
好吧,就算可能感冒了,可能生病了,但是,比起一个有商有量有理解有退让的家庭关系,这一两次感冒根本不算啥是吧?
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最最重要的是一个有安全感好好说话的家庭,爸爸妈妈彼此相爱,相互尊重,即使遇到分歧也能平和解决,这种家庭的稳固感才能给孩子真正爱的滋养,父母相爱的这种体验和感受远远超过父母对他生活上教科书式的喂养与照料。
同理,和老人的分歧也是一样,当我们和老人有了分析,首先,我们要想到的是,老人帮你带孩子不是义务无,是帮忙,他们牺牲遛弯喝茶聊天的时间来帮你带孩子,即便他们的育儿方式有问题,你也要心存感激,也要对他们有最基本的尊重。
有了这样的认识,在解决和老人的分歧时,你的态度至少也是平和而友善的,这样一方面老人也愿意接受,另外一方面也不会对孩子产生伤害。
分歧的问题都来自“怎么对孩子更好”。所以,就算试一试又能怎样呢?
当两个人的意见不统一,不妨都放松一点,各自退一步,如果其中一方已经行动了,你也不妨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试试。
基本上,发生分歧的都不是天大地大的问题,我们绝对不会在“一定会对孩子有伤害”的事上有分歧,基本上有分歧的问题都是“怎么对孩子更好”。所以,就算试一试又怎样?
即便你心里不认可,也可以看看按照对方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到底会带来什么结果。
毕竟,我们每个人的认知都有一定的局限,我们哪怕试一下别人的方式会产生什么后果,倘若导致的结果真的不好,我们基于结果再和对方沟通是不是也更有效一些?
当不好的结果产生,对方下次也会尝试改变的,毕竟,我们的大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为了孩子好。
如果一产生分歧,我们就站在“科学育儿”的制高点去说服家人,让他们承认“我是对的,你就是错的”,那只会让对方产生抵触和反感。
相反,如果你给予对方尊重的态度,对方可能也更愿意退让,也可能更心甘情愿地按照你说的做。
1、沟通问题的语气要平静,记住是沟通,不是说服。
2、凡事不必都争个对错,无关紧要的小事不必斤斤计较。
3、如果对方的方式你完全不能忍,也先退让一步,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等避开孩子双方可以再继续讨论。即使完全不认同对方的方式,也别在孩子面前否认或者诋毁对方的教育方式。
4、万一育儿分歧导致了你们的争吵,也请在孩子面前和好并告诉孩子:你们争吵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对同一件事情看法不一样,吵完你们又和好了。让他理解因为观点的分歧而发生的争吵并不可怕,这能帮助他正确地处理冲突和他自己的人际关系,使他更具有心理弹性。
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分歧不是问题,解决分歧的态度和方式远远比分歧关键,因为分歧无处不在,对分歧的态度决定的是一个家庭的温度,比起育儿方式是否科学,和谐的家庭氛围更能滋养孩子的成长。
婆媳矛盾
婆媳双方可能会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养育观念等方面发生分歧。老人似乎都支持传统观念,你妻子却总带着...
1643
婆媳不合的家庭,总有情商低的男人
两代人由于生长背景、思想观念、文化知识等差异,在育儿过程中难免产生分歧,孩子是应该照书养还是按经验带...
2099
写给爸爸:你需要尽快进入角色
加载中~...为此婆媳还闹得很不开心,偏偏碰上宝.
2141
“小孩子病一次,就聪明一次”是真的吗?
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孩子小时候,经常会生病,而每次生病,常常会让爸爸...这又该如何理解呢?科普时间我.
2094
育儿观念有别如何与婆婆和谐相处?
婆媳之间的“硝烟”往往是由于育儿观念不同引起的,媳妇自恃科学、前卫,婆婆自命经验丰富,可是谁对谁错呢...
2057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