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顾宝宝方面,我算是个有经验的妈妈。宝宝平时健健康康的,能吃能喝怎么都好,父母累点也甘之如饴。而带宝宝最揪心、最害怕、最累的事,莫过于宝宝生病了。宝宝一个难受的表情,可以让任何一个坚强的妈妈缴械投降。如果两个一起来,那更是令人崩溃的事情。
去年6月份的时候,有天早晨小宝突然发烧了,这是她第一次发烧,作为科学育儿派的二胎妈妈,我清楚孩子生病发烧不是什么大事,也有助于她们建立自己的抵抗力。小宝发烧到39度多的时候,精神还很好,但到了晚上,高烧一度攀升至40度,我开始不淡定了,这是我家孩子第一次烧到这么高的温度。平日里活蹦乱跳的小家伙一动不动的趴在床上时,我真是受不了,当时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减轻她的痛苦,让她快点儿好起来。但是家里没有备着儿童退烧药,所以除了基本的物理降温外,什么也不能做的我感觉特别无力。那种感觉,直到现在记忆忧新,那会儿脑子里有一句话一直反反复复:为什么生病的不是我?
第二天一大早,我带着小宝去医院,医生告诉我不要紧张,小孩子偶尔发高烧也是正常的,回去多喝水,多观察,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好,就很好。虽然在医生那里吃了定心丸,但小孩子的高烧多半伴随着反复,这一天又有好几次体温冲到40度,着实考验我的心理承受力。
不过比第一天要好很多的是,医生给开了布洛芬成分的美林 。医生告诉我,美林 (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泰诺林 (6个月以下的儿童)都是针对孩子发烧比较安全的退烧药,平时即使宝宝没有发烧时也应该在家中备着一些,这样当宝宝体温高于38.2℃时,就可以使用它们紧急退烧了。
这次小宝直到第四天才退烧,晚上的时候全身冒出了很多玫瑰色的疹子,原来这次出的是幼儿急疹,我一直紧绷的心才松了一口气。可谁知道,小宝的疹子刚出完没几天居然换大宝开始发烧了。小宝发烧的时候,我就让大宝注意隔离。她爱妹妹心切,非要抱着妹妹,有时还亲,应该就是这样感染上了病毒,再加上出汗贪凉被吹了风,所以一下爆发出来了。好在前几天听了医生的建议,趁着小宝发烧时到成大方圆药店多买了几瓶美林。才在大宝一发高烧时,就立刻给她服药,才快速的控制了她的体温。
二孩一起生病给我的体验,用数据来说话:第一次经历两个孩子生病,不到10天的时间,我瘦了4斤,没有一晚睡了好觉,平均每天断断续续的睡眠只能4、5个小时。这样的经历真不想再来第二次了!
那么对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长迅速”的孩子,我们能做些什么帮助他们预防生病发烧呢?当发烧时,我们又能怎么有效的处理呢?
1、治标需治本,增强宝宝抵抗力是关键。
一定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还要加强身锻炼,适度添衣,要是热了出汗,也不能马上脱衣,一冷一热最爱生病。户外活动是提高呼吸道黏膜抗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让宝宝多参加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不仅可以增强抵抗力,还能促进骨骼发育,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隔离细菌,做好安全防护。
记得大宝小时候,好几次反复发烧、腹痛、呕吐,却一直找不到原因,偶然一次发现原来是玩具惹的祸!比如浴室玩具,因为长时间浸泡在洗澡水中,洗完澡也会被放置在浴室这种潮湿的环境中阴干,特别是那种一捏就会响的泡澡神器,密闭性不佳,又很难彻底弄干里面的水分,里面非常容易滋生霉菌。
还有诸如枕巾、口水巾,沾满口水或食物残渣后,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也会变成细菌霉菌的滋生地。这些都是需要妈妈们平时注意的地方。
3、咱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具备基本的医学常识,当宝宝发烧时,你才能及时的做出一些决策,包括针对宝宝体温及精神状态不同情况时的应对方式、什么时候去看医生等等。当宝宝发烧腋温未达38.2°C或精神状态还良好时,建议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并保持观察。反之,当宝宝腋温超过38.2°C或有明显不适时,就应该及时的让他服用儿童退烧药,缓解不适症状。如服药后体温没有下降或高烧多日的情况,则应尽快就医,了解导致发热的原因。
4、家里要备一些儿童退烧用药,比如“美林”,因为孩子6岁前的免疫系统还尚未发展成熟,相对会更容易受到病毒入侵,一年发烧2-3次都是很常见的。因此在家中常备儿童退烧药,才能有效并且及时的帮助他们快速退烧。
5、高烧不一定代表细菌感染,往往高烧更代表病毒感染,病毒来得快,反应强烈,所以不要以发烧程度的高低判断病情的轻重。有时轻度的病毒感染可以引起高热,而有时严重的细菌感染仅引起低热,家长应该观察的不是体温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小孩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神志、活动水平等。还有发烧是否会导致脑损伤?大多数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是小于42度,这些发热不会导致脑损害,只有当体温持续大于42度,才会导致,而这种高温很少见与一般感染的儿童,而更常见于由于中暑,或者某些药物引起情况下。
总之,宝宝生病基本都会发烧,发烧只是免疫系统反应的表象,如果宝宝精神状态毫无问题,也不伴随其他症状(如咳嗽,流鼻涕,呕吐,腹泻等),都不用大动干戈地去医院,在家观察,适量试用退烧药即可。
很多常见病都是自限性的,让宝宝用自己的力量战胜它,是促进免疫系统成熟的关键,我们要做的只是陪着宝宝,给她加油,并且密切观察就可以了。
育儿路上处处是雷区,我们当妈的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采用科学育儿方法,养出健康宝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