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一夜没睡好的美琴,就不得不挣扎着从暖和的被窝里爬出来,必须要在半小时内把孩子的早餐准备好,然后用十分钟给自己简单洗漱整理。
接着就是把孩子拉出被窝,替他快速穿好衣服,拎到洗漱台,递给他一早已经挤好牙膏的牙刷、装满水的水杯。
趁孩子洗漱过程,快速帮孩子检查一下书包里面的东西是否装齐了。
等孩子洗漱完毕,水煮的鸡蛋已经剥好壳、杯里的牛奶温度正好入口,面包上的果酱不多不少地涂好,甚至连餐后吃的苹果也已经削好皮在一旁等着了。
晚上下班,继续全身心投入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还要想法设法陪孩子游戏,教孩子作业。
美琴认为,只要对孩子好的,一定亲力亲为做到最好。
大家都夸美琴:真是太能干了!
美琴叹口气:为了孩子,没办法。累!累地狗都不如。四五年都这样过来了,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反正打死不能再二胎了。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聊起来:养个孩子真是累啊。出生开始就要不停地担心安全问题,操心营养问题,关心学习问题。恨不得把孩子设置成机器人,编好程序,自动避开危险,按时按量自动进食,冷热温度自动调节,一键输入各种知识技能…
确定真的想要养个机器人?
其实,只是希望孩子在自己用尽全力的养育下,成长地更加完美。
可事实上,美琴的孩子豆豆并没有按照她的愿望“完美”地成长。
豆豆是个安静听话的孩子,但他显得有些胆小内敛。遇到事情总是第一时间找妈妈,而且在困难面前习惯退缩,受到挫折总是选择回避,不愿意再次面对同样的问题。
无论美琴怎么对他进行教育,鼓励,都得不到明显改善,美琴感觉自己已经心力交瘁。
其实,这是典型的“过度养育”案例的。
过度养育,就是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的成长干预过多。
比如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会出事,所以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总是觉得孩子能力不足,所以对孩子过度帮助;总是觉得孩子离开自己就会犯错,所以替孩子做决定。
一旦父母对孩子过度养育,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于是,父母投入地也会越来越多。
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越养越难,越来越多问题,父母也变得越来越焦虑,而且孩子也会在这种环境下因为没有自主、缺乏独立能力,导致不幸福,从而也变得焦虑。
当然,爱孩子,保护孩子是做父母的天性。
对孩子,我们该有保护、帮助和指导,但凡事都得有个度。这个度如何衡量有没有过,就看看下面三点:
1、孩子是不是特别依赖你?只要有问题第一时间找;
2、 孩子抗挫能力不强,困难面前容易放弃;
3 、为了孩子,你已经没有了自我时间,身心疲惫。
因为父母过度保护,习惯性包办或者帮助,孩子会在本来应该具备能力应对的困难面前,因为没有父母的帮助就胆怯.
也因为在父母的帮助下容易成功,所以独自面对问题,一旦失败就无法接受挫折。
而父母因为过度养育,总是事事操心,事事代劳,而且还忍不住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比,怕少报了一个兴趣班,怕少参加了一个比赛,怕孩子的手工作业得不到老师表扬,于是什么都替孩子想好,选好,做好。
心力交瘁事小,心梗发作就事大了。
所以,避免过度养育,绝对是对孩子和父母都有益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改善:
一、让孩子自己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
困难不是从来都不是人类的敌人,我们都是经历了困难才能积累经验,逐步成熟。孩子也一样需要去面对他自己的困难。
当孩子遇到困难,不会超出他能力范围太多的情况下,父母应该选择默默地关注孩子,克制住想去帮孩子解决的冲动,让孩子独自面对并想办法解决。
遇到困难稍微超过孩子能力的,也不要马上给出援手,而是给孩子一些解决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
在孩子确实没能力解决的困难面前,父母帮助的时候,也要告诉孩子你是如何替他解决困难的,他以后面对此类困难可以学习应对。
孩子做作业遇到不会做的地方,你是选择告诉他答案好,还是先让他思考,实在不行,再引导他思考好呢?当然是后者,因为孩子始终要学会解答作业中的难题,才能习得知识,成为自身的营养。
当然,如果1岁的孩子不会自己刷牙,需要家长的帮助自然是正常的,家长不能说拔苗助长,强迫孩子必须学会自己刷牙。
二、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孩子犯错。
而在可以预见孩子可能犯错的情况下,只要危害不大,不涉及对自身或者他人有安全风险,就不要进行干预,放手让孩子去犯错误,只有自己体会犯错的过程,才会印象更加深刻。
也只有尊重孩子的选择,使其承担自己行为后果,才能让孩子获得探索学习的机会,拥有掌控自己人生的幸福感。
比如孩子爬到凳子上,很可能会摔跤。在确保周边没有危险物品伤害孩子的情况下,无需制止孩子继续攀爬。只有孩子摔下来,才会记住这个行为的后果是会让自己疼痛的。
另外,家长不能把自认为好的、正确的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不让孩子走弯路。
比如你认为学钢琴对孩子非常好,但你不能强迫孩子必须学这个技能,可以给孩子提供机会去了解钢琴艺术,引导孩子赏析音乐之美,让孩子自行选择是否学习。
拥有自主选择机会的孩子,更有主见,更加独立,更能够应对挫折和困难。
三、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感到难过、伤心、生气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安抚孩子的情绪。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只要孩子不是处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可以选择让孩子在负面情绪下独处。孩子需要认识自己的情绪,才能知道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
如果孩子一有情绪,家长就心疼地不行,立刻去安慰,孩子很可能会把情绪当成是与家长交换条件的一种方式,甚至觉得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闹情绪。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让孩子知道情绪可以有,但是发泄情绪是对解决问题完全没有帮助的,没有人会因为他的情绪而替他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孩子认识到必须从情绪中走出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需要在困难面前习得练习情绪处理的能力,才能在将来不被挫折打败,才能乐观的面对人生。
四、不为孩子失去自我。
龙应台的一句金句说: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真的不必追随着孩子走,他只会在我们生命过程中相伴一段,他有自己的人生,而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
并不是我们对孩子付出越多,投入越多,一定会得到一样多的回馈。相反,我们为孩子投入的太多,给孩子带来的是巨大压力,是过份的束缚。为了孩子失去自我的父母,是孩子的一个负面榜样。
试问一个在孩子面前始终是心力交瘁、身心疲惫、焦虑急躁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让孩子觉得成人的世界太可怕了,如果可以,还是永远躲在父母的庇护下好,让困难和压力由父母替我们扛着。这样的孩子哪怕生理年龄已经到了成年,心理承受能力都无法匹配成年人生活应该具备的素质。
有自己生活,有自己人生目标,不以孩子为生活核心的父母,在他们展现自己人生价值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散发出笃定、自信的人格魅力,绝对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积极正面的模仿榜样。
切忌过度养育,强调的是“度”。既不能对孩子过份干预,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
对于孩子人身安全、道德底线等问题,或者是确实无法解决的难题面前,一定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而对孩子适当的关注,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安全、健康、成绩等问题上,应该关注到孩子深层次的心理、幸福能力、为人处事、学习习惯等方面。
父母,不要去取代孩子的双脚,而要成为孩子头顶的启明星。
育儿之前先育己,让我们放下焦虑,从成为更好的自己开始,身体力行成为孩子崇拜的偶像。
想要孩子智商高,父母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科学育脑,陪伴宝宝探索大千世界生命从不...在养育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科学的时刻,可能比你想象的要.
1697
煲汤营养都在汤里?营养专家告诉你真相!
很多准妈妈在孕期都会煲汤喝,鸡汤、鱼汤、排骨汤,向来被人们视为营养佳品。但是只喝汤不吃肉其实是一个...
2111
怎么分辨真假宫缩?
此时你要保持冷静,才能帮助妻子正确分辨宫缩的真伪,其实可以根据以下4个因素进行判断:●看时间间隔:假...
2117
宝宝怕生别着急,3招变身自来熟
这是怎么练成的呢?采访后才知道,他们的父母原来是这样做的。从不对宝宝过分保护自来熟的父母几乎都明.
1854
备孕除了补叶酸,还需要哪些营养?...
很多备孕准妈妈都知道补叶酸的重要性,因此,自“造人”计划启动开始,每天一片叶酸从不落下。不过准妈妈造...
2789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