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多想被你看见!
在孩子的生命早期(0-2岁),给予孩子及时、敏锐的回应,是一个母亲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当孩子通过哭、闹、或语言来呼唤父母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到及时地给与孩子回应,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应答“哎”。如此,让孩子知道,他们是被关注着的、值得爱的!这对于孩子将来成长过程中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的建立,都是极为有利的。而那些生命早期,尤其是2岁以前未能够得到母亲这般敏锐回应的孩子,安全感方面,多多少少都会存在问题。
比如我的这位女性朋友,她跟母亲一直不亲。她的母亲是个严肃、苛责的人。为了取悦母亲,她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很好才行。生活中做一件事,往往也要反复检查。她不能出错,出错了等待她的就是批评、指责,是母亲冰冷的脸,以及不被爱的绝境。
也因此,她习惯性地控制着自己生活中所能够控制的一切。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一样忍不住去掌控一切。于是,亲子冲突不断。于是,她一直忙于应对,疲惫不堪。
她就像个能够搞定一切的铁人妈妈一样,始终努力撑着,企图让她的生活按照她所计划的进展。唯有当事情照她所想、朝着尽可能完美的方向前进之时,她才觉得开心。
就好像她所做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为了让别人看见。就好像,她的生命不过是为了别人而活。可是,她的身体出问题了。
我问过她:
如果抛开别人的眼光,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子?
她停了半天,回我:
我想不到。我觉得很空。好像荒芜一片。
我继续问:
那如果,就待在那个荒芜里,什么感觉?
她说:
嗓子里很堵。肝部疼。后背发冷。
我们可以从心身医学的角度,梳理她的表述。这些本该用嘴表达的内容,全部被压抑了下来,只能用身体表达了:
嗓子堵,也许是内心的需求无法表达。
肝部疼痛,也许是积累多年的愤怒、委屈。
背后发冷,是因为背后没人。
最重要的那个人,最该给她心灵滋养的那个人,却一直站在她的对面批评指责她。没有人给她情感上的支持。……
所有这些,都在表达同一个诉求:
妈妈,我多想被你看见!
我在你眼中,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你爱我,我才觉得自己是值得爱的。
你陪我,我才觉得自己有价值。
你给我的“看见”,才能照亮我的生命,我才有勇气去克服重重困难做自己,我才能够真正地幸福、快乐!
所以,天下所有妈妈们,如果爱你的孩子,请蹲下来,去看一看,听一听,你的孩子内心渴求着什么。如果你做不到,如果你和孩子之间冲突不断,请停止责备孩子,停止寻找孩子身上的“问题”。看一看自己的内心。是否你的内心还住着一个焦虑、忧郁的、恐惧的、甚至愤怒的小孩,以至于你缺乏能量,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反倒要孩子来满足、顺从自己。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