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圣诞节到新年放假期间,我们去多多小朋友家playdate.孩子们玩的时候, 我们三个家长就开始聊天.三个家长包括这家的主人,一位来自新加坡的爸爸,一位美国白人妈妈和我这个中国妈妈.家长聚在一起,聊天的话题少不了孩子的教育问题.那位来自新加坡的爸爸,人非常好,这个playdate就是他组织的,而且感觉他的育儿理念跟我很相似.我们谈起孩子学钢琴,不光是为了孩子的音乐修养,而且是从小培养孩子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说到这里,那个白人妈妈从钱包里找出了一张纸条,说是最近听说了一本书,是讲一个中国妈妈的育儿观的,跟刚才我们讨论的钢琴问题似乎有点类似.她说她很想研读一下,我就记得当时她说了个书名,battle of a tiger mother之类的.谁想到,一转年,那本不仅成了华尔街日报,MSNBC等美国各大媒体谈论的话题,在北美文学城的子女教育论坛中也成了最热门的讨论话题.
我还没有看过蔡美儿的书,只看过华尔街日报的那篇文章.那篇<中国母亲何以更优越>肯定是媒体炒做为了宣传新书的,否则明眼人一看题目就能感觉其片面性,一个中国妈妈怎么能代表所有的中国妈妈呢? 子女培养得出色也不能说明中国妈妈就是一流的.蔡美儿对两个女儿规定的十大不准,不仅不能得到在北美的中国妈妈的认同,在国内也很难找到对孩子如此苛求的妈妈.但同时我也觉得蔡美儿的书也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做妈妈的反思一下到底怎样用什么样方法去培养孩子?
我在国内上完大学本科,来美国上的研究生然后留在美国工作,有了孩子后开始接触美国幼儿园和学前班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所以也应该算是对中西育儿都有过接触.无论中国式还是美国式的育儿方法,都各有千秋.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中西结合,取长补短,走中间路线.
1.对孩子品德教育,行为举止的严要求
在美国,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两个magic words (有魔力的词): Please and Thank you (请和谢谢).孩子需要大人帮助的时候如果忘了说"请",大人都会提醒说,What is the magic word? 小孩子马上就会重新加上"请"字在重复一下自己的请求.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如果忘了说,家长都会非常及时地提醒孩子.
我曾经在多多的幼儿园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个妈妈在前台和校长谈话的时候,她的女儿拉着她的衣服叫她想要跟她说什么.这时候她的妈妈非常严厉地跟她说:"我正在跟Miss XXX讲话,你打搅了我们,请你说Excuse Me"(你要说,对不起打搅了).在孩子的举止行为上,这位美国妈妈的严要求让我记忆犹新.
小孩子的品德举止教育还包括餐桌礼仪(table manner). 比如吃饭不能发出声音,刀叉不能敲盘子,提前离开要问家长"Can I be execused?" 打哈欠、打嗝、打喷嚏都必须说“Excuse me”;孩子在咳嗽、打喷嚏都必须用胳膊挡住嘴,等等. 在教室里孩子都不能大声说话,必须用inside voice(悄声)。
美国没有我们小时候的德育教育课,没有口号宣传,这些教育都潜移默化地渗透在生活中了,礼貌用语也自然而然成了语言的一部分.
2.父母和孩子之间亲密的互动
我们这代人,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但很少听到自己的父母说些我爱你之类的话,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也很难说出我爱你.但在美国,父母孩子之间天天都是"我爱你""我也爱你"的互动,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大. 父母对孩子的称呼经常就是甜心呀,蜜糖呀之类的这些甜蜜蜜的用词. 父母也经常会拥抱孩子,亲吻孩子的脸颊.在西化的文化里,这些都是很自然不过的事情.我非常喜欢这样亲密的亲子互动,来到这里,我们也学着入乡随俗了.我同事的大女儿是5岁多来的美国,小女儿是这里生的.他对大女儿就是中国爸爸对女儿那样,爱却不说出口,对小女儿,就是美国爸爸对孩子那样.
还有西方对孩子独立性,创造性,尊重孩子,鼓励教育也都有很多值得我们中国妈妈借鉴的地方.再回头看看我们中国的育儿方法,或者是在蔡美儿一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我也是很赞同的.
中国育儿的精髓是什么呢?
蔡美儿的文章中提到"中国父母认为如果你不擅长做这件事,你就永远不会对它感兴趣。为了得到所有好的东西,你必须去工作,而孩子本身是不愿意去工作的,这就是为什么无视自己的爱好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父母经常要表现的刚毅一些,因为孩子会有所抵触;万事开头难,可西方父母早早就放弃了。如果能正确实施,中国式教育将会产生一个良性循环。强化训练,训练,再训练,训练是优秀的关键性因素.... 如果有个孩子,在数学,钢琴,棒球,芭蕾舞方面都很优秀。他获得了肯定与赞扬。这样为他建立起了信心,就有了没有兴趣的兴趣。如果父母对孩子更严厉些的话,这个变化过程会很容易。"我觉得中国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比美国父母更能够坚持不懈,更推崇刻苦努力才能换来收获.中国有一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每一个人在儿童期养成的习惯,是会使人受益终生的。比如弹琴,对音乐有兴趣的孩子很多,但没有几个孩子愿意天天练琴的.但学琴,没有辛苦的付出就不可能有收获,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完全取决于家长的坚持.钢琴有利于大脑开发,手眼协调,不仅能让孩子在音乐方面有修养,而且让孩子从小坚持去做一件事情,我觉得对孩子是件非常有益处的事.虽然很多父母和孩子都在学琴这上面挣扎着,但将来孩子有了基础,再学习别的乐器就容易多了,而且还可以参加学校的乐团,鼓乐队等等.所以孩子暂时放下一些看电视打游戏的时间而去学习一些才艺,也是为他们将来能更好地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生存.其实美国父母也有这样的坚持,美国人非常重体育,美国的体育推爸推妈也很多.相对而言,中国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智力和才艺上的投资, 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蔡美儿还提到中国父母认为保护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为将来做好准备,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是有能力做好每件事的,帮助他们获得某项技能,好的工作习惯和自信,这是其他任何人都夺不走的。这个我也很赞同.
其实怎么养孩子,我一直认为是个很私人的事情.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每个父母的性格和价值取向也不同.所以养育孩子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可循,也很难说哪种就是正确的.蔡美儿的压迫教育很极端,但无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教育方法,都有正面的作用,也有副面的作用.度把握好了,不走极端是最重要的. 两种教育模式,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能让孩子德智体才都有所发展我觉得是最佳的状态.
(来源于网络)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