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必要读些哲学书一位妈妈曾经说:
孩子刚上小学,最近问了我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
相信很多父母都曾从孩子口中,听到这类看起来很深奥、又不太好回答的话。有些父母甚至会认为孩子是在胡思乱想,担心孩子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比如上面那位妈妈就有如此担忧。
在父母眼中,孩子就该是简简单单、无忧无虑的。然而,孩子们的内心,实际上却拥有一个丰富而深刻的世界。
天为什么会黑?人为什么要吃饭?如若孩子问起这类父母早认为是常识的问题,父母多半觉得孩子问题幼稚可笑。一旦孩子开始对“我”有思考,父母就会紧张。原因多半在于,日常琐细问题,父母习以为常,觉得低级且无需思考,智商有限的孩子问这类问题也是顺理成章的。而关于“我”之类富有哲学深度的问题,连父母平日都少有思索,孩子问起,自然免不得有些许恐慌。
其实,对孩子来说,问“人为什么要吃饭?”和问“我为什么是我”本质都是一样的。孩子的眼中没有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只有思索的过程。只是随着年龄增加,孩子的探索与思考对象,会越来越丰富,深度也会逐步增加。
成人大多数被生活的琐碎滋扰,过得日益麻木。孩子们却更加真实,更贴近本心,所以会更自然地探索生命的意义,故而每个孩子本都应该是小小的哲学家。
若你遇到孩子们开始问一些你无法回答的深刻问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这时,父母能为孩子准备一些思辩类读物,并陪孩子一起探讨的话,非常有助于孩子进行独立思考、形成独立的人格。
哲学即思辨,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父母过于热心,带孩子出去玩,生怕孩子错过好玩的东西,一会儿说“宝宝,你快看这个”,一会儿说“宝宝,看那个”。确实,表面看起来,孩子一刻不停,什么都没落下,但相信孩子主动去想去看的东西却几乎没有。
日常事情也是这样,孩子还没有开口,父母已经将他想要的东西送到手上、递到跟前了。等孩子大了,父母又常常抱怨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思维更是如此,可以说,中国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从小就被父母绑架了,很少有孩子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能力。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