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父母,必须要知道这5点
NO.1孩子觉得外部世界靠谱与否,首先需要妈妈无条件满足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从他们谁都不认识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了。而妈妈则是孩子接触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亲密对象。妈妈的每一个举动,都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对小宝宝来说,妈妈的精心照料和无条件满足非常重要。我在此举个简单例子。
比如,妈妈如果是下面两种方式喂养的,孩子的安全感建构就一定会存在问题:
第一种情况是特别“科学”,甚至到了伪科学的地步。书里说,喂孩子应该掐着时间点,比如五个小时一次,一个月之内四个小时一次之类。然后妈妈就成了闹铃,到点儿就喂孩子,不管这孩子睡还是不睡,饿或者不饿。这种喂养方法,会让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因为孩子本来自己待得好好的,就被抱过去开吃。小宝宝的反射是自动的,不由自己控制,妈妈只要把乳头或奶瓶放到他嘴边,孩子就开始吮吸了。可是过程中,孩子的内心充满纠结——我现在不想吃,可管不了自己的嘴巴。这实际上是一个极度不安全的过程。很多行为刻板的孩子就是这种方式养出来的。
第二种情况则刚好相反。妈妈很随意,想何时喂就什么时候喂。虽然我说的这种情况极端了,但是的确有这样的家长。也有时候是孩子刚四五个月妈妈开始上班,以及不得不加班等,陪孩子的时间骤然缩短;再或者是特别喜欢玩儿的妈妈,孩子刚两三个月,自己忍不住溜出去,溜达一圈完了回来累了,于是自己先睡会儿。孩子哭了,就由家里的老人抱到一边。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能隐隐约约地感受到,外部世界太不靠谱了,就是“我”跟“你”不成衔接,“我”的需求信号,“你”接受不到,“你”不能及时满足“我”的需求。
喂奶,其实只是妈妈们在带孩子时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这件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事儿,都有着深刻的心理内涵。何况,出生后的多少时间,孩子和妈妈都是日夜相处的!所以,妈妈们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注意观察孩子的个性化特征,并及时给以回馈和满足,对孩子而言,是最宝贵的礼物
NO.2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要前后一致
养孩子,对每一位父母都是一场漫长的考验。很辛苦,我知道。可是,我们仍然要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以及对待孩子教养态度的稳定。
简单点说,在喂养上,今天吃多点,明天吃少点,天热穿少些,天冷就多穿,这是相对灵活的;可是,在教养中,如果父母中的一位,原本在孩子心目中是温柔的、甜蜜的,忽然在某些时候就变得很强硬,特别有原则和严肃,那么就会给孩子造成麻烦。
在孩子的生命早期,一个人身上有多种评价,对孩子而言是件无法理解的事儿。因为他们的思维是一维的,只能接受一种食物:母乳或奶粉,只需要一个稳定的抚养人等。
所以,原本一直笑容可掬的妈妈一下子变得怒不可遏甚至喜怒无常,那么,妈妈到底是靠谱还是不靠谱,孩子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判断。尤其那些过于情绪化的妈妈,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就疼孩子疼得不行,心情不好就对孩子怒目相向,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人格和行为举止都会非常的不稳定。
所以,如果由妈妈主要抚养孩子,那么就尽量不要表现出暴力行为。鉴于妈妈是孩子安全感的一个主要奠基人,甚至可以说,有一个稳定的、经常暴力的爹的风险,都远比一个暴力的母亲要小。
NO.3信任孩子,给亲子关系留白
要相信孩子会比你想象中长得好。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这是我在微信的第一篇文章中就说过的。
就此,我想再讲一讲我家开心的故事。
有一天,雨后,我陪她散步,遇上几只蜗牛。我指着两只靠在一起的蜗牛,告诉她:你看,开心,这是蜗牛,这两只蜗牛多亲密呀,挨在一起就像爸爸和妈妈一样。开心点头,我们继续向前走。
可是,在后面的路上,她不小心踩死了脚边的一只蜗牛。
我于是告诉开心:哦,开心踩死了一只蜗牛。
再又接着往前走的时候,我们又遇到蜗牛的时候,开心专门绕着蜗牛走,这一小小举动,让我很欣慰。而当天晚上,开心说了梦话,她说:蜗牛。
所以,你看,这就是孩子在记忆,在学习。整个过程我没有阻拦,也没有批评,只是客观描述和引导。假如没有探索的机会,或者大人武断地去阻拦孩子,孩子无法自己去学习。而只要你给孩子机会,孩子会给你惊喜。
NO.4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给孩子建立规则,养成习惯
孩子1岁半以后,关于规则和习惯的建立就要提上日程了。
给孩子建立规则与习惯的前提,还是要孩子自己愿意。那么,又如何判断合适与否?敏感期是父母们的一个参照,同时要结合孩子自己的个性特点。但有一个办法其实是最简单易行的,那就是观察孩子的意愿和探索倾向。从这个角度说,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们。
比如孩子一岁的时候,想要抓筷子、勺子,你不允许。孩子一岁半的时候,你还在满世界追着跑着喂饭。等到孩子两岁多了,别人家孩子自己开始吃饭了,你却开始埋怨自己家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这样一定不行。
当孩子想要探索,一定是有孩子自己的道理。比如当孩子对于自己吃饭有兴趣的时候,就是开始教孩子学着吃饭的时候;当孩子跟你抢拖把要拖地的时候,就是锻炼孩子做适量家务的时候。以此类推。
NO.5记住两个词:尊重和快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同样一本好书,有人喜欢,却依然有人讨厌。同样一种食物,对有人是美味,对有人则是毒药。
孩子一般在1岁半前后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而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还有提前的意思。所谓自我意识发展,就是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时,父母教养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尊重,呵护孩子的快乐。
有的父母在与孩子互动时,常有这种情况:来,宝贝,你爬过来,我就给你这个。孩子爬了,然后父母就给了一个实物奖励,或者给孩子一顿夸。这种逗孩子玩儿的方式,其实就没有尊重孩子,大人觉得快乐了,却给孩子留下了不好的暗示:我只有做了某事之后,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因为父母将自己对孩子的爱和赞美,增加了附加条件。
所以,你是如何带着尊重和爱对待你的最好的朋友的?那么就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吧。
总之,父母要知道,我们的爱,是指向分离的。知道这一点,对于那些粘孩子的妈妈尤其重要。正因为孩子有一天终将离开我们,我们才更要在孩子离开之前,给他们准备好行囊。
行囊里要装上什么?
当面对困难的时候,孩子会知道,父母的爱是稳定的,永远不会真正走远;
当面对陌生世界的时候,孩子会知道,因为有爱的缘故,自己完全可以勇敢迈开探索的第一步;
当被他人指责、遭到反对的时候,孩子仍然会知道,任何人的任何评价,都不至于让他失去自己,因为丰盈的早期的爱,早已确凿地告诉过他,自己一定是值得爱的,是有价值的。
行囊里装的,就是父母在孩子生命早期所给予的完整、智慧的爱。这种爱,不会把孩子的脆弱当做烦恼,不会把孩子的好奇当做麻烦。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