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为什么要有两个孩子大宝二宝是彼此的情感支撑
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之间摩擦和冲突越多,他们之间的感情越深厚,就越亲密。对于彼此来说,他们还可以成为对方的情感支撑,这也是大多数父母为孩子生一个伴儿的初衷所在。
一位妈妈这样说:
以前只有一个大宝的时候,我们走哪儿都会带着他,总是不放心他一个人单独呆着。但随着二宝的出生和逐渐长大,两个小家伙在一起玩的时间越来越多。偶尔我们出门办事,他俩嫌麻烦,不愿跟着,会对我们说:‘你们走吧,我俩在家玩。’有时候出门,我和老公走在后面,会看到前面的两个小家伙手拉着手,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会觉得他俩的世界我们根本插不进去,会有一些失落,但更多是感动。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与同龄伙伴的相处。若是一个儿童没有朋友或者他被同伴忽视,他就会出现一系列适应问题。可是,如果他们对兄弟姐妹产生安全依恋,就能够有效避免焦虑、忧伤和其他适应问题的出现。
研究者曾对10-20个月大的婴儿进行过一项陌生情境测验,即,分别让他们和4岁的哥哥/姐姐以及妈妈呆着一个陌生的房间中,不久之后进来一个陌生的成年人,随后妈妈离开房间。研究发现,婴儿会明显变得很悲伤,且他们会时常接近自己的哥哥/姐姐,而哥哥/姐姐能给小婴儿一些安慰和照顾,这能很有效地缓解小宝的悲伤情绪,大宝在安抚小宝的过程中,也能有效地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这个研究很有效地证明了,大宝二宝能成为彼此感情上的重要支撑。
大宝是二宝成长路上的引导者
一位妈妈问:
小宝简直就是哥哥的跟屁虫和粉丝,经常把‘哥哥好厉害’‘哥哥好棒’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每天都盼着哥哥放学回家跟哥哥玩,每次哥哥写作业,他也挤在哥哥旁边,学着哥哥的样子拿个笔乱画;他们来经常玩‘小老师教学生’的游戏,哥哥在上面认真地讲,他能乖乖地坐地下面十分认真地听;他不爱吃青菜,哥哥在旁边做榜样,马上就舀起来有滋有味地嚼着;哥哥不喜欢的玩具车扔到一旁,他也能捡过来玩半天……不知小家伙这样好不好,会不会完全没有主见?
一般而言,大宝和小宝关系越亲密,小宝越是崇拜大宝。对小宝来说,大宝是很厉害的,他们也想像哥哥/姐姐那样,因此他们会时常模仿大宝的行为。可以说,大宝对小宝来说,是成长的榜样和活动的指导者。大宝也愿意帮助和指导小宝,他能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对学龄儿童来说,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大宝能更好地开拓思路,培养和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小宝的学习成绩要比没有获得指导的孩子更好一些。这是一个互利的过程。
另有研究发现,与独生子女相比,家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社交能力会更强,这可能与他们兄妹之间的交往有关。且研究表明,后出生的孩子往往比第一个出生的孩子更受欢迎。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将兄弟姐妹间相处的模式迁延到了人际交往中去——一方面,老大经常用权力来控制年幼的弟弟妹妹,与同伴交往时也使用相同的强制战术,所以他们在同伴中可能不那么受欢迎(当然,另一种可能,是他们更喜欢/擅长当领导者);另一方面,年幼的孩子在与哥哥/姐姐的交往中学会了顺从和谈判技能,与同伴交往时,他们更强调合作、也更善于处理冲突,故而会较受同伴欢迎。
家有二宝,父母这么做
当然,要品尝家有二宝的甜蜜,也必须要有耐心,去面对二宝之间的竞争。兄弟姐妹之间会有天然的竞争。父母如果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就能够让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变为良性,促进孩子们的手足之情,以及长远发展。
❶ 首先更爱大宝,其次才是二宝。很多家庭,二宝出生后,大宝都会有严重的被忽视感。这是后来俩孩子无法和平共处的根本原因。如果再遇上中国式大妈来句逗孩子的话:“你妈妈不要你了!”就可能会让原本就存在的矛盾瞬间激化,从而出现此前新闻中“大宝把二宝从楼上扔下去”的悲剧。所以,从二宝出生前,一直到二宝出生后,父母的更多关注都应该在大宝身上,尤其不能够以“你是哥哥/姐姐,就应该……”。须知,只要不满12岁,老大也都只是个孩子。
❷ 给俩孩子的爱不要平均分,要独特。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父母必须要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让孩子明白他们各自是不同的,而不必处处要和对方比较。这样,父母给到孩子爱,就不再局限于“一分为二”的困局,而是两个孩子都得到了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爱。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大宝二宝之间的竞争。
❸ 大宝二宝发生争执时,父母不要做事件的评判者,而应做个调节者。首先要去看见冲突中每个孩子的情绪,而就争执的问题则引导他们自己去处理。因为通常情况下,父母正是引发孩子冲突的根源,只有父母对两个孩子表现出无偏爱迹象,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同样爱他们,他们才不会因此而憎恨与自己“抢爱”的人。
如果能够掌握上述原则,不带评判地去接纳每一个孩子,那么,真正的美好就会悄悄地到来。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