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普通的三甲妇产科医院也可以发Nature系列文章?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首席科学家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 “Distinct features of H3K4me3 and H3K27me3 chromatin domains in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的文章。首次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组蛋白H3K4me3和HK27me3修饰建立过程,并发现宽的(broad)H3K4me3修饰在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对基因表达调控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国际上的首次重大发现。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植入前胚胎发育以及早期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打开了一扇大门。 能有一妇婴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Nature系列文章发表,除了要感谢教授和他的团队以外,还要感谢刚刚卸任同济大学校长的院士。
在几年前,刚就任同济大学校长不久的裴钢院士就在同济大学力推转化医学研究,和别人喊喊口号不同,他要求同济大学医学院和生命学院做基础研究的教授必须和大学的附属医院结对。在开会的时候,他对这些科学家们说,我很不希望在大学的校园里看到你们,你们最好到医院里和医生们混在一起,混在一起混久了,就会有火花出来。
教授的这篇Nature文章就是这火花迸发的结果,接下来教授的团队和我们生殖中心的临床团队合作还会有一系列的高质量的文章发表。因为他们做的是真正的转化医学研究,是针对临床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
这些年,一妇婴作为一家普通的三甲妇产科专科医院,能够实现国家自然基金和SCI文章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转身,是和我们重视科学研究,特别是重视转化医学研究分不开的。
对于老牌的大学附属医院和知名的科研机构来讲,我们的这点成绩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以临床工作为主的普通的妇产科专科医院来讲,这可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你要把本来已经很紧张的临床用房拿出来改建为实验室,你要去引进做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的科学家,你要帮助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临床专家建立感情,你要咬着牙把非常非常忙碌的临床医生抽出来去做实验室的研究和临床研究,你要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这是需要花时间的,是要花钱的,是要有耐心的,是要顶住非议和压力的,是要耐得住寂寞的。
就像裴校长一直强调的那样,对于同济大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来讲,转化医学是完成弯道超车的最后一个机会,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机会,一妇婴科研的发展就是同济大学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印证了裴校长的预言。
我个人一向认为对于临床医生和医院来讲,在选择科研题目时一定要先问自己:这是不是一个好的临床问题,这是不是一个好的科学问题,如果两个答案都是Yes,这就是一个好的转化医学的研究题目。如果只是一个很好的科学问题,不是一个好的临床问题,那是属于科学家自己喜欢的基础科学研究题目,是科研机构的任务,不应该是医院做科学研究的主流。
和一些医院引进做基础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拿基础科学研究课题发基础科学研究SCI文章不同,我们是真正在落实裴校长的要求,希望基础科学家一定要和临床结对,最好是一个基础科学研究的PI和一个临床科学研究的PI结对,在同一个方向上合作研究,去解决临床问题。
这些年,同济大学的医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水平发展神速,排名上升很快。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明白,这是和裴校长分不开的。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大家都追求科研课题和高分值的SCI文章的时候,裴校长一直向各位附属医院的院长呼吁,希望院长们千万不要陷入对SCI文章的盲目追求。医院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好的临床医生,能为患者解决临床问题的好医生,不是只会写SCI文章的paper doctor。
裴校长很有个性:眼光独到,心气甚高,脾气很大。
我也被裴校长“骂”过,不过我一点都没有生气,反而很佩服他,是真心佩服他的眼光和判断。如果是他还在任的时候我写这篇文章说他好话,那是有拍马屁的嫌疑。现在他卸任了,只是做一个科学家的时候,我说些发自内心的话不算过分吧,我也相信同济大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同事们也会同意我的说法:
没有裴大大,就没有同济大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今天! (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