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责备的,我们小时候最不喜欢被这样说,却忍不住这样对孩子
我承认,我小时候最讨厌听我妈说的一句话就是 “你怎么动作用这么慢啊?!”,“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啊?!”... 每一个“你怎么...”这样的句式一冒出来就是妥妥的自尊伤害啊!
当孩子的行为没有达到爸妈们的预期时,或者爸妈需要解决与孩子之间的纠纷时,就很容易会使用指责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愿望。与其说指责是一种表达,不如说是一种强加。因为爸妈们自己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去让孩子接收到自己的愿望。接着,还总喜欢用“恨铁不成钢”这样的推卸来替自己的无能开脱解围。
责备式语气的“毒”,不仅在于沟通的无效,更在于对亲密关系的破坏。当孩子遭受到爸妈的责备式的炮轰时,往往是在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前,首先是从语气中感觉到了自己不被认可了,他们的内心在那一刻注定是沮丧、焦虑的。
2、紧张的,这样的情绪全部会投射给孩子
OK妈经常会在后台和个人微信号上收到很多妈妈的询问,有询问病理的,也有咨询心理和行为的,有时候只要读完留言就似乎能看到一张紧张的脸。我的回答一定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妈妈,首先,请你放轻松……
因为我不止一次地说过,你的紧张会投射给孩子,很多时候孩子可能还好,就因为看到妈妈的紧张,他也变得敏感而脆弱。紧张会给人一种压迫感。从小我自己就特别害怕来自我妈压迫式的爱。只要我打一个喷嚏,不超出0.1秒耳边一定会传来我妈的关怀“多穿点,别感冒了。”以至于我打喷嚏前都要考虑一下能否克制一下不要打出太大声。
孩子都喜欢被爸妈的爱包围,而包围到感觉呗压迫,就在于增加了紧张的成分。很多时候爸妈的紧张并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原因,或许只是由生活压力衍生出来的习惯。所以请记住,平静的气氛是我们可以给到孩子最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有时候会不自觉地认为宝宝还小,就该照着我说的做。一直都希望自己是个开明的妈,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但我依旧时不时地会有点小强迫。
“你不要往那边骑,那里等等会有阶梯,你下不去。跟着妈妈,骑这里!”任凭我如何喊叫,儿子头也不回,骑上小自行车朝前驶去。我追上前,握住小自行车,直接准备换方向,儿子急得哇哇大叫,“我要往这里骑,不要往那边”。先生一把拦住了我:他干嘛非得跟孩子较劲呢?
“前面他下不去!”我有些懊恼。
“等一下到前面,我下来,妈妈和我一起抬下去!”还没等先生开口,儿子忽的冒出一句,顿时让我觉得好歉疚——这么简单的事,我干嘛非得让他依着我呢!
先生拍拍我的肩膀,你呀,放轻松些,别总那么强迫!
是的,干嘛一定要孩子事事必须听我们?养育孩子讲究的是一种互动,管得过多,总是想操纵,漠视孩子的感觉,那就等于完蛋。因为带给孩子的压抑和不快,会让他们形成内心的冲突,变得不自信、刻板而苦闷。
4、对抗的,宝宝一哭闹,就很头疼和反感,着急着想让他别哭
孩子哭闹真的太正常不过,但是即便我们知道,一听到孩子哭第一反应还是觉得他们太作、太吵闹,然后脑袋就蹭的就想怎么可以让他别再哭,却不是找背后的原因。但事实上,孩子哭闹,尤其是3岁前的小宝宝,通常是因为他很难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我们又没法迅速理解,他就着急了,以哭闹告诉你。越是着急灭哭声,场面就越不好收拾。
5、不耐烦的,我们时常会忍不住发飙
这一点就是我文章开头提到的,我们时常因为自己的忙,来嫌弃孩子的烦。有时候,他们可能只是很正常的需求,我们也会嫌烦。前几天,我在书房码字,他突然跑来喊我,妈妈,妈妈。后半句还没听到,我直接就回过去,你别吵,等我写完这句话。“妈妈,我想喝水,桌子上,我拿不到!”我正准备起身,见小家伙已经跑去找奶奶了,那一刻,我让他失望了……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