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性格属于比较内向的,虽然在熟悉的朋友面前很聊得开,但一遇到不熟或者陌生的人,往往很拘谨,经常不知道怎么打开局面。因为深知这样的性格在社会上并不“吃香”,所以我一度很希望孩子不要像我一样。然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内向的性格,又怎能生出天生外向的孩子呢?
小悦儿一岁多了,和我一样性格内向、认生,不会人来熟,不招人喜爱。经常有叔叔阿姨逗她,她却一脸漠然地拒绝了,连个微笑都不给,经常搞得气氛很尴尬,我只好在一旁打圆场“她刚睡醒”、“她比较怕生”,心里默默地流泪:“小主呀,你要不要从小就这么高冷呀!” 即使是和她差不多的小朋友想和她拉拉小手,她也会本能地往后退缩。(OS:自我保护意识这么强,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会随便跟陌生人跑了~)
虽然性格的形成与遗传有很大关联,但后天的养育环境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使小悦儿的性格有所改变,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她。
很多人都说,小孩子怕生,多带她出门就好啦。于是,我就经常带着她出去见世面。逛街逛超市,带着她;走亲访友,带着她;喝喜酒,带着她;与娃爸出去约会,都带着她,几乎要开启“连体模式”,走到哪带到哪。
每次出门碰到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我都热情地跟小悦儿说:“宝宝乖,喊阿姨(奶奶、姐姐、叔叔)。”虽然并不奢望她真的会喊人(她现在还不太会说话),更多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她与人亲近些,不会那么怕生,然而小主似乎并不吃这一套。
虽然出门的次数变多了,小悦儿也真的喜欢上了出门玩,但性格似乎并没有变得更活泼一些,在外仍是一脸“高冷”。这多少让我有点沮丧,难道小悦儿的性格就这样定型了吗?
有一次,我带她到一位亲戚家串门。亲戚家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小雪。小雪是一个特别活泼的女孩,也很招人喜欢。她似乎很喜欢我,拉着我一直和我聊她在学校的趣事。我也很喜欢她,就和她聊了起来。
一开始,小悦儿还是一脸漠然地看着我们,过了一会儿,小雪开始逗她玩,拉她的小手,她居然没有像以前一样往后退缩,还咯咯笑了起来,这让我又惊又喜。
这之后我经常带她到小雪家玩,每次她都格外开心,看来小悦儿也喜欢小雪姐姐。
慢慢地我发现,小悦儿之所以那么“冷漠”,并不是因为她真的抗拒,而是因为她在观察——观察我对对方是什么样的态度?和对方是怎么相处的?假如我能够泰然自若,内心毫无紧张地和对方愉快交流,这时候往往小悦儿也不会那么戒备,甚至还愿意给对方抱抱。
可以看出来,小悦儿是一个敏感而善于观察的孩子。她之所以一开始就愿意和小雪玩,除了因为小雪比较活泼招人喜欢以外,我能和小雪愉快地聊天,其实也影响着小悦儿对小雪的态度。
同时,这也让我重新思考起来:孩子内向、怕生有错吗?她安静不吵闹,懂得去观察和感受别人不也是一种优点吗?我为什么不能接受她这样,而非要她变成外向的人呢?
从那以后,我不再要求她非要与人打招呼或者回应别人的招呼,碰到认识的人,就和对方聊聊天,聊得兴起时就顺势让小悦儿与对方打个招呼,如果她不愿意也不对她说一些贴标签或不高兴的话。
遇到和她差不多的小朋友,我就先和小朋友“打好关系”:和对方招招手或者拉拉小手,对于我谜一般纯真无邪的微笑,小朋友一般都不会拒绝。这时候,小悦儿经常会先愣愣地看着我,然后也学着我跟对方拉拉小手,就这样两个小朋友就自然而然地玩起来了。
不过,要是碰到和她一样“不擅交际”的小伙伴,两个人就只能彼此傻乎乎地看着对方了。(OS:妈妈也帮不了你了。)
至今,小悦儿仍然不算一个活泼、讨人喜欢的小宝宝。心情好,特别是在家里的时候,她也很爱笑,但一遇到陌生的人和环境,她仍然会表现出“高冷”的一面。但我不再为此而感到沮丧并试图去改变她,祈求她变得外向些。因为我知道,她正以自己的方式在适应这个环境。
有时候,当一群小朋友玩得起劲或开展抢玩具大战时,她却在一边默默地看着或玩自己的,但当别人的玩具掉落到她身边时,她却会捡起来还给人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小孩不合群,也不会跟人家抢,以后容易吃亏。但在我看来,小悦儿却是在观察,同时以她的方式与人相处。只要她喜欢,那又何来吃亏一说呢。
性格有内外向之分,但并无好坏之分。活泼开朗、爱笑、能说会道的小孩固然招人喜欢,但不可能所有的小孩都是活泼开朗的,懂得观察,不争不闹的内向小孩,并不是就不如外向活泼的小孩,他们也同样值得我们去欣赏。
世界总是多元化的,小孩的世界也是多元化的。有的小孩外向,有的内向;有的小孩喜欢热闹,有的喜欢安静;有的小孩喜欢户外运动,有的喜欢阅读画画。与其在乎孩子的性格是否外向、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不如接受孩子原本的样子,并帮助他发掘性格中的优势,才是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性格养成。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