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的一件事,两个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毫不奇怪,当孩子开始哭时,我们会心烦。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为一点小事哭起来,我们想止住他的哭声,尽力哄他,如果他还是哭,就责备他。我们以为只要止住孩子的哭声,麻烦就过去了。
但是,仔细想想两位妈妈的做法就会注意到,孩子在宣泄情感的时候家长是很难进行阻止的。强行阻止可能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灵受到打击。很多时候,只要我们留在孩子身边,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泣,做出适当的引导,静静的等待孩子宣泄完就好。
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甚至有些时候孩子只是想通过哭泣引起家长的注意。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有你在他身边,他会感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支持和关心。一旦通过哭泣排除了烦恼,他就又可以精神焕发地面对生活。
如果父母一味的阻止孩子孩子哭泣,就会给孩子这样的暗示:爸爸妈妈不喜欢不高兴的我,他们希望我乖乖的。久而久之,当孩子受到了委屈的时候、心里焦虑的时候、害怕的时候,就不会在父母面前表现出来,压抑在内心深处,父母也会慢慢的变得不可信任。这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以及亲子关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 不要责怪与评判
诸如“走路怎么不小心”、“这点小事也哭,太懦弱了”之类的话,使孩子得不到家长情绪上的认同和安慰,让他们不敢再在家长身上寻找依靠和支持,损害亲子关系;同时,孩子会在自己身上将“懦弱”之类的负面词语打上标签,这容易导致他们缺乏自信。
► 避免进行错误转移
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会给他们食物、玩具、钱财等等来转移注意力,这会导致孩子为了食物或购物而哭泣,让家长无法分辨孩子的真实情绪。同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也是对孩子情绪的忽视,剥夺了孩子表达情绪的机会。
► 切勿推卸责任
“都怪桌子不好,弄疼宝宝”,许多家长说过这样的话,殊不知这会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导致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也会让孩子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不知如何从挫折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希望家长可以做到“少说话、多倾听”。倾听哭泣的孩子,能使他得益于所面对的困境,并从所受的伤害中恢复过来。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