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熊孩子,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搞破坏、惹人嫌,并能马上吐出无数“槽点”:口红被当成蜡笔,在公众场合大喊大叫,卫生纸扔进马桶……顽皮和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只要明是非,采用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其实熊孩子一点都不可怕。但是,如果家里出现了“熊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则会经常往坑里掉,那宝宝可就十分危险了!
【熊父母】之“吃”出的危险:靠胡萝卜来补充维生素A
营养摄入是维持宝宝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然而却总有一些“熊父母”完全藐视科学喂养原则,听凭所谓的经验之谈将“坑娃”进行到底。例如家长都知道维生素A对于宝宝健康的重要作用(长高、视力、免疫力等等),就会通过给宝宝频繁吃胡萝卜、南瓜、菠菜等蔬菜来补充。事实上,吃胡萝卜、南瓜不仅不能补充到生长所需的维生素A,还有导致宝宝患“胡萝卜素综合征”,有使皮肤染黄的风险。维生素A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维生素A醇(最初的维生素A形态),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中,但因肝脏为解毒器官,富集重金属,而且胆固醇含量过高且味道不易被宝宝接受,不宜频繁食用;另一种是胡萝卜素,以β胡萝卜素为主,是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主要存在于深颜色蔬菜水果中(如胡萝卜、柑橘、西兰花、菠菜、南瓜等),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维生素A被人体吸收。但其转化成维生素A受到烹饪方法、是否有脂类物质参与、进食量多寡等因素的影响,且转化率不高(不足1/12),实际能够被身体真正吸收利用的量非常有限。外加宝宝胃容量又小,吃不下足够多的量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所以吃胡萝卜来补充维生素A的做法实在不靠谱!
鉴于维生素A对于宝宝成长的重要意义,家长还是要遵从医生专家的建议进行额外补充,即从出生起每天为宝宝服用1粒维生素AD滴剂(常见的品牌例如伊可新),并至少坚持到3岁,AD同补可以同时助力骨骼发育和免疫力提升,促进身高增长,并且还能预防小儿佝偻病、缺铁性贫血,为宝宝未来的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熊父母】之“动”出的危险:各类花式动作不计后果
孩子是老天赐给我们的礼物,他们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因而更需要父母的倍加呵护。可有的“熊父母”却把宝宝当成了自己的“玩具”,经常性不分月龄的将宝宝“抛起”、“摇晃”,伤害宝宝却不自知。婴幼儿期的宝宝都是头重脚轻,颈部肌肉较嫩,很难支撑身体平衡,这样来回晃高高抛起又落下,很容易导致脑髓与坚硬的脑壳相碰撞,造成脑震荡,严重的还会使视网膜毛细血管充血甚至视网膜脱落。
还有一些家长为了使啼哭的婴儿安静下来,往往喜欢把小宝宝抱在怀里或者放在摇篮里摇晃不停,这种做法对宝宝大脑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逗弄宝宝也要有度,不妨多陪宝宝玩一些没有危险的玩具,日常多做些读书亲子游戏。另外,因为宝宝好奇和爱动的天性,导致出门在外时,有些家长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孩子走失走丢的情况,让很多家长事后自责不已。这就提醒家长在外面一定要有专人专责照顾孩子,不能放松警惕,以防坏人趁机而入。
【熊父母】之“懒”出的危险:不拘小节懒于保护牙齿
有些家长总觉得宝宝的乳牙迟早要换掉,因而对于宝宝的牙齿护理方面放松了警惕。事实上,宝宝开始进食和牙齿的萌出时,细菌就会在孩子的口腔内安家了。所以,从宝宝的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患龋齿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如果在宝宝进食后,清洁口腔不彻底,牙齿上就会残留较多的食物残渣,给残留在牙齿上的细菌提供丰富的营养,这些食物残渣和细菌结合后,形成牙菌斑。牙菌斑又会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糖而产生酸性物质,这样牙齿就会被腐蚀破坏,出现龋齿。
所以说,宝宝牙齿的清洁工作一定要到位,刷牙的好习惯也要趁早养成。未出牙的小宝宝每次吃完东西后或睡前,家长最好用指套或者纱布蘸温水清洁一下牙床或者口腔内部的牙龈组织,以免使口腔残留物滋生细菌。出牙后更是要注意牙齿清洁,但注意不要太过用力,以免伤害宝宝的牙龈。对于稍大一点的宝宝,家长可以选用儿童专用牙刷和牙膏,帮助宝宝建立刷牙的意识,并耐心教导正确刷牙方式并树立榜样。
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家长一定要学习科学育儿方法,拒绝当一个“熊父母”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