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桌子,弄疼了宝宝!”
孩子在能走能跑的年纪,磕磕碰碰的其实很正常,调皮点的一天都不知道要碰多少次。嗑到了当然疼,一疼孩子就会哭,这是自然反应。
可是往往这个时候老人总是迫不及待的冲上去抱起孩子打桌子打凳子,边打边说:“谁要你碰到我们宝宝的……”这原本是一种心疼孩子的方式,不过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却是负面的。
我摔倒了不是我的错,都是桌子凳子的错!
这样的孩子你还指望他长大能三省吾身?大概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了!
“别告诉你妈!”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很多时候会限制孩子吃一些对身体不好的垃圾食品或者不许他们去玩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玩具。
原本这时候老人们应该和妈妈们在一条线上,可事实上,大多数老人拗不过孩子撒娇,不仅纵容孩子还会说出“不要告诉你妈,你妈不许你……”这样的话来,于是孩子就形成了“妈妈对我不好!”的心理。
相信很多妈妈一定和孩子还有家中老人一起去逛过超市吧?或者至少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看到超市各种好吃的都忍不住想吃,果冻、糖果、散装饼干等等!
有时候他们太小,不懂要买单了这东西才属于我们,所以看到喜欢的就会去拿。
这个时候当妈的往往会制止孩子,告诉孩子这个没付钱不能要,可是老人们又来了:“没事,拿一个吃喽!给他吃一个有什么关系!”结果孩子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只要拿的不多就是可以的!”,变成了类似“小偷”一样的人!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