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孩子都不傻,为什么拿第一的总是别人家的孩子?相信这是很多家长心目当中的一个疑惑。给孩子报补习班,看着孩子写作业,给孩子买各种辅助学习的工具……可孩子的成绩就是上不去。这是因为很多家长并没有弄清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真正原因!
能否专心做某件事,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真正原因。
大家都是同一个老师、同一个班级上课,智力水平相当,为什么还会有成绩的差异呢?一节课45分钟,真正能从头到尾认真听下来的能有几个?很多孩子要么是刚开始上课的10分钟比较集中精力,过了一会就开始犯困;要么就是从一开始就浑浑噩噩,到了快下课的前几分钟才回过神来。如此一来,一堂课中最精髓的部分——例题讲解之类的,就被同学给错过了。到头来,学生只记住了公式,考试遇到陌生题型就发懵了。
调查发现,一个班里学习好的学生,都是上课注意力很集中、认真听老师讲课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在家里做事时也很有条不紊,一般都会有固定的时间来做作业、看课外书等,而且他们在做这些事时也很专心致志。
而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无论家长怎么监督,报再多的补习班,也不能让他们很投入的做一件事情,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提不上去了。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专注都应该是前提。
孩子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家长破坏的……
很多家长都心疼孩子,这本身没什么错,但关心也是分时宜的,你的不恰当的关心就很可能破坏掉孩子的专注力!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带女儿去少儿图书馆看书,女儿到了那里就马上直奔她最爱的绘本区。她抽出一本绘本,席地而坐后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则乐得轻松,就在离女儿不远处静静地看着她。
此时,一个略显焦急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哎呀孩子,别坐在地上啊,太凉了,快起来。”原来是坐在我女儿旁边的小男生的妈妈。男孩闻言便站了起来,眼睛并没有离开过手中的书。过了一会,男孩妈妈又说话了:“哎呀,你怎么又坐下了?不是跟你说了地上凉嘛,会拉肚子的。”
男孩这回又听话的站了起来,同时也放下了手中那本还没看完的书。这之后男孩一直在到处晃悠,在离我不远处重新选了一本书看了起来。刚看了没一会,妈妈将水壶递过去说:“喝点水吧,不然会上火的。”男孩一开始并没有反应,但耐不住妈妈的坚持,很不情愿地喝了一口。之后这个小男孩看了一会之后就走了。
我想这位妈妈一定不知道,她的这份关心,已经把孩子的专注力给毁了。
其实平时这样的场景一点也不少,孩子在吃饭时,一家人会“小心点,别烫着”“多吃点青菜”……这样还怎么让孩子专心吃饭呢?孩子做作业时,妈妈一会给送杯水,一会关心地说:“别学太晚哦”。试问孩子还怎么专心地学习?
培养孩子专注力,就是在培养习惯!
专注力是一种习惯,而习惯要从小培养,抓得越早,后面的效果就越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刚买的新玩具玩了没几天就要换新的;翻看的新书还没看完就扔在一边去看别的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不能袖手旁观。你要让孩子给你一个理由:为什么不喜欢这个新玩具了?为什么不喜欢看这本书了?你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如果孩子回答的头头是道,那家长可以酌情答应;但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来,只是一个劲的要新玩具,那可能就是孩子太任性了,家长不能溺爱,规定孩子每次玩玩具不能超过3个,看完书给妈妈讲一遍……通过这样的小事,孩子的专注力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小方法呢?
首先,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学习环境。比如书桌上只能放与学习有关的东西;孩子的学习用品的造型尽量简洁;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不去打扰,也不要大声看电视或讲电话;最好是坐在外面看书,发挥“言传身教”的力量。
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人的注意力毕竟是有限的,同时做很多件事,不仅会降低完成每件事的质量,还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所以,哪怕孩子玩儿玩具的时候,也要关掉电视机;做作业的时候,不要放音乐。
采用盯点训练法。这个方法是世界上最专业、最普及、最简单的训练法。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它当做一个游戏来玩。让孩子每天盯着某个点和物体看上几分钟就可以了。
人若没了专注,注定一事无成。好学生和差学生就差5分钟的专注力!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