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给孩子的,距离别人有多远?
小时候邻村有一户人家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婴,因为这个家庭太穷,哥哥被城里人收养,后来出国留学,婚后家境殷实;而留在农村的双胞胎弟弟一生只读过两年书,生病了也不舍得住院,临死时因为太穷而借钱办后事。
这对双胞胎有相似的DNA,却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而得到了不同的命运。作为父母,我们该重视孩子的成长环境吗?
最近一朋友卖掉了郊区的两套大房子,到城里一个最“旺”的地方买了一个小公寓置业安家。放弃了原本舒适的居住环境,目的是想让孩子得到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该朋友认为,这里聚集了这个城市的精英,这些精英的孩子有着良好的教养;同时这个地方有最丰富的教育资源;最后这个地方的孩子都有留学深造的上进心……她相信自己的孩子未来一定会因此受益。
父母到底该不该重视一个孩子成长所在的环境?
比如,一个好的玩伴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J.R. Harris经过研究发现,一个孩子养成的人格特质,除了50%来自遗传基因外,其余40%~50%来自于孩子的同伴的影响。
万维钢(一位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曾说他把自己的儿子从旗杆小学转学到蓝山小学,纵使旗杆小学的功课多,老师们也很认真,相比之下,蓝山小学的功课少,但蓝山小学的成绩还是比旗杆小学好。原因是蓝山小学孩子们的家长,大多是周边高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由于从众和相互模仿,即使一个差劲的孩子,也能从好素质好教养的玩伴身上获得优秀的品质。
相比之下,如果你家孩子经常一起玩的玩伴粗野、撒谎、小偷小摸、懒惰、自私……那么你的孩子很快便会受到浸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们也会因为从众和模仿,沦为他们的一份子。幼儿说提醒,因为任何一个没被同化的孩子是会被一个集体排斥的,没有谁愿意被排斥,这也是人性的需求。
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玩伴环境的好坏,也将决定了你家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特质。
比如,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Leon J. Kamin是儿童智商领域的专家,他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一个家庭的养子女与这个家庭的亲生子女的智商接近度相当。这说明一个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很重要,环境能改造一个孩子的智商和学识。
除了家庭的学习环境,还有学校的学习环境。有时候,一个孩子的梦想,取决于他所立足的基础。如果孩子身居一个没有学习氛围的学校和学习环境,老师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习也不上心,学习马虎懒散,对自我提升的动力也不强,那么这些孩子的想法将是低层次和消极的,就好比一个县镇级学校的孩子,他永远也不会奢望自己能考上清华北大一样。
而当孩子进入一所好的学校,所有孩子学习认真有目标,老师们努力用心,并且学校人才辈出,孩子们也很容易把自己与过往的优秀者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发。
“梦想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所以,好的学习环境,其实是塑造一个孩子的视野和眼界。
比如,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2008年《苏格兰人》杂志有一篇文章,揭示了经济地位越高的人寿命越长,这是普遍规律。文章以卡尔顿居民和伦齐地区居民作对比,贫困的卡尔顿居民的平均寿命只有54岁,而距此仅8公里远的富裕的伦齐地区居民的平均寿命却达到了82岁。即使是一个穷人到富人区生活也会受益。学者们发现,富人越多的地方,穷人的预期寿命就越高,这大概是因为穷人模仿了富人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健康状况也会普遍上升。
所以,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一个发达的地区,能相对地保证了孩子的健康。
比如,一个好的交往环境?
心理学家David Buss经过全球大范围的统计得出这样的结论——成为情人或朋友,绝大部分人真正寻找的范围并没有超出半径8公里的圈子。他认为,婚姻并不是天注定的,而是在学校、商店以及其他邻里关系中产生的。比如青梅足马的小伙伴,上学时的同学、工作后所处的城市和地区的邻居以及同事、社交中的朋友……所以,你的孩子未来处于什么环境,将找到什么样的幸福。
有些父母说,我从不为孩子规划人生。但其实在这些父母眼里,为孩子规划人生不外乎是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什么兴趣班、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选择什么配偶而已。
其实一位好父母,就像给孩子做一顿饭,准备了好的食材、开足了火候,做出了一顿营养又美味的饭,孩子接下来吃还是不吃,那是孩子的事情。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和爱,都在这里了。这种责任和爱,其实就像一片土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水分,让种子茁壮成长,而这颗种子到底是往东长还是往西长,那是种子自己的事情了。父母给孩子提供什么样子的成长环境,就像土壤和做饭,这将决定一个孩子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今天幼儿说这个话题或许对一些父母来说有点沉重,毕竟父母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离不开经济基础。对一些仅能保证生计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伤口上撒盐。对他们来说,或许倒不如蒙上双眼,踏实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还来得轻松。但是一个人的认识高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父母的眼界也将决定孩子的起点,相信人生存在无数的可能吧。
就像我们父母从小教育孩子,相信一切皆有可能那样,教会我们的孩子勤奋学习、努力成长、做好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使孩子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父母也暂时无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我们还是要鼓励孩子努力地生活,因为——一切皆有可能,奇迹之花也能绝壁生长:
爱德华.博克,一位流浪到美国的荷兰穷小孩。
从小没有好的玩伴环境,卖过邮票、报纸、冰水、柠檬水……也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一生中上学时间也不超过6年。也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幼年为了做饭每天到街上捡煤块,因为饥饿难耐,到面包店擦窗。但最终,不妨碍他成为美国最成和影响力最大功的杂志编辑。
安德鲁·卡内基,贫穷的苏格兰裔孩子。
从小没有好的生活环境,经常三更半夜帮母亲缝鞋;当过纺织厂童工、锅炉工、信差;也没有好的学习环境,每天挑水后才能吃早饭和上学,苦于家境贫穷,没有多余的钱买书。但最终,也不妨碍他成为钢铁大王和美国人奋斗的楷模。
所以,虽然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很重要,但孩子仍是他们自己人生的主人,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起点,父母只需要当好父母便可。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